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最新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十八篇)

时间:2023-04-26 08:20:05 来源:文池范文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十八篇),供大家参考。

最新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十八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一

大家好!

六月的厦门,阳光灿烂,万象更新,一派生机,六月的厦大,歌声朗朗,笑声不断,当然,不时也能看到因离别而不舍的泪水挂在脸颊上。六月是火红的季节,六月是毕业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雄伟的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厦门大学20xx届毕业典礼,今年6月,共有8399位同学毕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圆满毕业、即将踏上崭新人生旅程的20xx届毕业生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福!向所有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劳、默默奉献的师长、亲人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xx是一个我们会永远记住的年轮。在这一年里,我们刚刚欢庆了我们母校的九十华诞,又将迎来我们伟大的党建党九十周年的光辉日子;这一年是我们“”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座的各位亲爱的同学顺利毕业、奔赴社会、报效祖国的起始之年。这是吉祥的一年,胜利的一年,我想在座的同学们跟我一样,都会永远记住这一年。

我知道,在座一些同学再过几个小时,多数同学再过一天、两天或几天就要离开这美丽的校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人生,新的辉煌。在这道别的时刻,在这每一分钟都无限宝贵的时刻,我要跟同学们说些什么呢?这几天我一直都在想我要跟同学们说些什么?我思绪再三,我决定我要把我们母校九十华诞庆典的主题词——“感恩、责任、奉献”这六个大字送给各位。在筹备母校九十华诞庆典时,在征集了师生员工上上下下多方的意见与建议之后,学校把“感恩、责任、奉献”这六个字确定为九十大庆的主题词,因为大家一致认为,这六个字是对厦大过去九十年艰苦而又辉煌的办学历程的最好概括,又是对母校下一个九十年,或下下、再下一个九十年的最高期许。九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厦大人都在默默地践行着这六个大字,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民族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智慧、力量与生命。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我们的校主陈嘉庚出生于1874年。那是一个多么黑暗的年代,真是令人不堪回首。1874年,中国台湾被日本占领,71年后才回到祖国。陈嘉庚出生时,他的父亲已赴南洋谋生,他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历经艰辛抚养长大的。1891年,他年仅十七岁,同样为了谋生,他奉父亲之命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到新加坡去打拼。可以这么说,陈嘉庚的童年、少年是在国破家贫、亲人离散之中渡过的,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充满了困苦和艰辛。但既使这样,陈嘉庚从没有抱怨过自己的祖国,他自始至终都无比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南洋艰苦奋斗数十年后,事业有成,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报效自己的祖国,如何让自己的祖国摆脱贫困、繁荣强大。他认为中国落后挨打遭列强欺压的根本原因在于国人愚钝没有教育,因此他倾自己的所有力量大力兴学办教育,他独资创办厦门大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人!陈嘉庚为什么能这样?因为他懂得感恩,他知道生他养他的是中国人,教他育他的是中国人,不管中国有多穷,这永远是自己的祖国。所以,他一旦有了能力,他便要倾其所有来报答自己的祖国。陈嘉庚的感恩之心感动了无数的厦大学子,在陈嘉庚的感召下,厦门大学始终是一所懂于感恩的学校,不论在哪一个年代,厦门大学都牢牢记着自己的祖国,记着自己的民族,记着所有帮助、支持过自己的人。

在座的各位也都知道,厦大在八年抗战最为困难时期的校长是萨本栋。萨本栋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由清华选送美国留学,先后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麻省伍斯特工学院,在美期间他的科研获得诸多成果,任职于著名的西屋公司。1920xx年,萨本栋年仅26岁被清华聘为物理学教授回国任教。1937年7月1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陈嘉庚先生将厦大献给国家,厦大从此由私立改为国立。7月6日,萨本栋被任命为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在物理学与电机工程学上造诣高深,成就卓越,已在清华任教9年的萨本栋在接到任厦大校长的任命后,曾颇感犹豫,因为此一去对他来说真是道路艰辛,成败难测。但他最后有感于陈嘉庚爱国兴学的伟大精神,有感于他要把厦大建成一所一流大学的宏愿,怀着为祖国培养更多一流人才的责任,毅然作出巨大的个人牺牲,到厦大就任。萨校长接受任命的第二天,中国抗战全面爆发,此后的八年,他把自己与厦大完全连在一起。抗战八年,厦大内迁闽西山城长汀,在常人无法想像的艰难困苦之中,萨校长奠定了厦门大学南方之强的根基,但他个人付出的代价不仅是学术而且是生命。刚到厦大时,他是个著名学者也是个优秀网球运动员,而八年后离开厦大时他已是一个走路都困难的驼背老人。1949年1月离开厦大仅4年,他病逝于美国加州,年仅47岁。萨本栋为何为厦大如此沤心沥血、九死而不悔?因为,他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他说他一旦决定来厦大,就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他来厦大就是要尽到把厦大办成一流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责任。是责任驱使他把自己的生命耗尽。

在座的各位可能都知道,我们的蔡启瑞院士是一位化学家,有些同学可能还知道他是一个催化学家。但可能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蔡院士到了44岁人已中年才转变自己已研究了二十年的结构化学去专攻催化化学的。蔡院士1937年从厦大化学系毕业后即留校任教,后于1947年初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后被美国政府阻挠归国,直到1956年春才得以回到厦大任教。蔡院士从30年代开始就在研究离子晶体的单晶制备、晶体结构和极化现象,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美国近20xx年的学习与研究,使他的所长得到了系统的加强。1957年的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则消息,改变了他已从事二十年的研究方向,这则消息是报道说在我国松辽平原发现了大油田,中国急需化学工业与炼油工业的人才。石油化工的基础是催化,当时我国的催化科学十分薄弱,几乎是空白。蔡院士得知这一消息后,毅然决然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他为了祖国的石油工业,要放弃自己从事多年的已有研究从零开始转向催化研究。这样的一个决定,哪怕在科研手段有很大进步的今天也可以说是一个几乎令人难以想像的决定,这意味着他要把已有的所有成就彻底放弃,重新开始对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探索。

但我们的蔡启瑞院士为了国家的需要,义无反顾地做出了这样的抉择。1958年秋,他与他的同事们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建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催化教研室,经过艰苦的努力,厦大催化学科成为中国催化事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基地之一。他作为中国催化学科的奠基人,为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无比重要的贡献。蔡启瑞院士在自己的人生关头能作出如此重要的抉择,源于自己他始终怀抱的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始终认为,国家的需要,就是科学家责无旁贷的职责,无私奉献,是科学家应有的品格。

厦大的九十年,是感恩责任奉献的九十年;厦大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责任与奉献是所有的厦大学子共同铸成的。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即将离别母校踏上社会之际,我由衷地期望各位能牢记厦大的精神弘扬厦大的传统,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当然,我很希望同学们的感恩能从感谢自己的父母开始,可能有同学至今还没有给自己的父母买过一盒点心或送过一件礼物,我希望你们领到第一份工资时能给自己的父母买一个小小的礼物。我还希望,你们能把责任与奉献体现在你们今后每一天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亲爱的同学,亲爱的朋友!毕业歌已经唱响,火红的凤凰花已挂满枝头,你们马上就要出征了!在最后的一刻,我要再与各位诉说的一句话就是:朋友,请大胆而自信地投入火热的新生活,用你满腔的热忱去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请你们记住,当你们走出校门之后,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身居何职,都会有一个忠实的、可信赖的朋友站在你的身后,他默默地注视着你,当你成功时,他愿意分享你的喜悦;当你受挫时,他愿意分担你的忧愁;特别是当你需要帮助时,他真诚地愿意助你一臂之力!这个朋友就是你的母校——厦门大学!

最后,祝各位同学鹏程万里,一路平安!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二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武汉大学校园充满节日的欢愉、收获的喜庆。我们相聚在这里,为20xx届毕业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和同学们分享桃李的芬芳,共话别离的眷恋。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各位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同学们的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和职工表示最诚挚的敬意,也向始终关注着同学们成长的你们的亲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今年,我校共有12674名同学毕业,其中,本科生7124人、硕士研究生4233人、博士研究生1004人、外国留学生313人。除部分同学继续攻读更高的学位或出国深造外,多数同学将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珞珈山下,夏熟秋实;东湖岸边,冬去春来。几年前,同学们踌躇满志地来到武汉大学,在这里激扬文字,勤学苦读。图书馆里曾点燃多少憧憬与渴望,林荫道上曾记录多少凝思与遐想,田径场上曾挥洒多少激情与汗水,课堂内外曾展示多少自信与昂扬。珞珈山下难忘的大学生活奏响了同学们青春的华彩乐章。几年来,你们不仅在学业和思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也在学校发展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我为能和你们一起与武汉大学同行而感到自豪,为你们的成长和进步而感到欣慰,更为你们即将走向社会、承担起崇高的社会责任而感到骄傲!

今天,是你们人生新的起点。在临别之际,我作为大家的师长,也作为大家的朋友,提出一些寄语和期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能够永远保持一颗进取之心,脚踏实地,追求卓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结,而应该是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在社会的大课堂中,你们将会遇到更为艰难的社会考试,将会面对更为深涩的生活考验。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不怕从最基层做起,学会在困难中修身,踏实做事,诚实为人,立足本职,追求卓越;你们要永远保持学习和思考的热情,求知若渴,虚心若愚,不断探求新知、追求真理,永葆思想的活力;你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长存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永不言退的锐气和积极进取的朝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成就自己的理想和事业。

第二,希望同学们能够时刻坚守一份责任之心,甘于奉献,勇于担当。

只有对学生、社会、民族和国家负责任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民族和国家负责任的学生;只有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勇担责任的学子,才能真正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精英与栋梁。百余年来,武汉大学的历史发展无不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紧密相连。我相信,从这所大学走出去的你们,应该有着珞珈有山、雄峙东湖之南、遥踞大江之畔的气魄,有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品格,更有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精神。一个富有智慧和远见的民族,总是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投向青年。当祖国和人民需要你们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能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敢于在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大显身手;希望同学们能甘于奉献,勇于奋进,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列,像你们的历届学长那样,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的强盛、为人民的幸福、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希望同学们能够持久拥有一颗豁达之心,热爱生活,宽容自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豁达是一种人生的品格,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和艺术。拥有豁达,我们才能珍惜今天的一切,才能真实地热爱社会;拥有豁达,我们才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做到乐观自信,荣辱不惊;拥有豁达,我们才能具有开阔坦荡的胸襟,做到大度包容,达观洒脱。我们要懂得珍爱时间和生命,珍爱工作和生活,珍爱亲人和朋友,珍爱我们的人民和祖国。我们要不断强健体格,砥砺意志,锤炼人格,陶冶性情,以豁达的心态直面人生的高潮与低谷,以宽容的性情对待人生的失落与坎坷,始终自信地去成就有意义、有价值、有创造的未来。

同学们,今年5月2日,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殷切希望广大青年,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我希望同学们以此为圭臬,“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像你们的学长那样,以学识和才智奉献社会,以精神和品格影响他人,使武汉大学因你们而更具魅力,更具风采!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有位毕业生发的帖子,列出了“毕业之前应该在武大做的最后十件事”,其中包括再爬一次珞珈山,再去凌波门看一眼东湖,再去老图书馆上一次自习,再去梅园小操场看一场电影,再走一次樱花大道,再在教五楼前的草坪上放一次风筝,再在“国立武汉大学”的牌坊前留一张合影,再向自己最尊敬的老师说一声再见……几多欢愉、几多愁思,几多成功、几多挫折,几多别离、几多重逢,这一切都将深深地嵌入大家的记忆之中!

请同学们记住:珞珈山是每一个武大人永远的精神家园!希望同学们常回来看看!母校会永远关注你们、支持你们、欢迎你们!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能唱响新时代的毕业歌,做好今日中国平凡之事,成就未来中华栋梁之材!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三

各位亲爱的毕业生,

各位导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于此,共同见证各位同学从西南交大这所百年名校毕业。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各位毕业生,表示衷心的祝贺!

我提议,请全体毕业生以最热烈的掌声,向培育你们的导师、服务你们的教职员工、关爱你们的亲人和支持你们的同学朋友,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今天,是你们人生跑道的新起点。在启程之际我想跟诸位再聊一聊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或许你们会问,好不容易熬到毕业了,为何校长还要向我们“推销”学习?而且强调深度学习?

现代社会集中呈现出“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特征,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快速迭代,知识半衰期高度压缩,创新以一种社会基本需求的普遍存在方式不断加快频率,教育也逐步演变成融开放性、终身性、全球性于一体的自我增值过程,因此,学习成为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迫切需要。早在1990年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一书中就强调指出,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背景下,组织不仅需要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更需要系统思考和团队学习,从而把组织打造成为学习型组织,并使得组织内的成员成为终身学习者。

众所周知,21世纪人工智能和类脑机器人的发展令人惊叹,人类已经进入与人工智能共舞的时代。在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领域有一项被称为 “深度学习”(deep-learning)的新技术,该技术由以前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图模型发展而来,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使机器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

就在今年3月举世关注的人机围棋对决中,机器人阿尔法狗(alpha go)4:1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这是继1997年 5月“ibm 深蓝”经过六场角逐,以两胜一负三平击败世界象棋冠军后人工智能的又一里程碑。这一事件告诫我们,人类若不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或将超过“人的智能”绝非危言耸听,由此也倒逼人类自身的学习必须走向“深度学习”。

另一方面,在以数字化生产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信息时代,浅表化、碎片化、机械化学习大行其道。一些人不能自持、随波逐流、浅尝则止、人云亦云,读书学习蜻蜓点水、不求甚解,乐于将表面化、快餐式、条目般的知识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知不觉养成思维惰性,弱化了知识的本然价值,钝化了创造的质感和敏锐度,长此以往甚或丧失创新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强调“深度学习”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又一原因。

从学习方法的角度,何谓深度学习?深与浅相对,深度学习是深入、深刻、深化、深远的学习,是不浮于表面、不限于知识本身、不囿于他人所见的学习。本质上,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学习方式,是精准性、批判性、前瞻性的立体化学习范式;深度学习注重学习者的主动性,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致力于追求“学习型人生”,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学会如何学习(learn how to learn)。

如何深度学习?《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程子进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实际上,诸如此类的中国古代先贤圣哲博大精深的治学思想,已经为我们深度学习指明了路径。结合当今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最新的理论成果和教育实践,我以下重点谈三方面有关“深度学习”的建议,请诸位用心体悟。

一、博学通达

在今天这个大科学时代,任何专业都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启迪与支撑。学不博则知识狭窄、孤陋寡闻、思路不广、头脑闭塞。学习若没有一定的广度、宽度和跨度,很难有相当的高度、深度和厚度。“深”当以“博”为前提。博者,广也;硕者,大也。在座的诸位博士、硕士,理当成为本原意义上“广而大”的“博士、硕士”。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你们既要术有专攻精湛于某一专业,又要避免因知识面太窄而产生的“深井效应”或“隧道效应”。否则,称“渊士、渺士”可能更加名副其实。

博学忌所学不真。为此,在倡导开卷有益的同时加强甄别、求证十分必要。当然,多读经典更是值得推崇的方法。经典经历岁月和时间的检验,去粗取精,去伪成真;经典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先贤圣哲的闳博睿思和学理旨趣,代表了所在时代的最高智慧。经典中自有精华,阅读经典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要从中吸取精神资源,并择其善而从之。阅读经典本身也要广博,古今中外的经典都要读,文史哲方面的经典、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经典都尽可能多读。而且,尽量读原著,不要只读别人的解释来代替对经典本身的研读。

博学应通达。博学不能“杂而无统”(朱熹),即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求甚解。博学切忌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应追求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通达”即贯通、通晓、畅达。博学不能满足于多种知识的无序堆积和简单叠加,而要在充分咀嚼消化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条理化、逻辑化、结构化地纳入自己的知识集,进而形成通透、系统的知识体系。

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一方面,学科和专业越分越细;另一方面,各学科领域之间的综合集成越来越强。阿尔法狗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神经网络等多知识、多技术充分融合集成的突出代表。机器人学习尚且如此,人的学习更应做到通达:心领神会,举一反三。学习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古人推崇的“当于无字处求之”,亦即现代著名文学家金克木提倡的“连字带空白一起读”。

博学应去“功利化”。有学者说,深度学习帮助学习者构建安心、安宁的学习世界,是最接近本质的学习。如果说过去学习重在掌握知识、方法和能力,深度学习则更重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治学精神等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古今中外真正的大学问家或成大事业者,都是有情怀、有格局、有担当之人,在他们身上有一种超越物质、功利的超拨性和纯粹性。试想,博学如果只为稻粱谋,或者把学习仅仅当成是升学、出国、找工作、评职称的途径,或升官发财、博取功名利禄的手段,这种价值取向下的博学,对自身效用可能不小,可是,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意义和贡献何在?

二、善问思辨

善问思辨是深度学习的题中之义。现在,问题导向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和学习方法,对此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发现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本质更重要。善问不仅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真问题而不是伪问题。思辨则是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问题的状况、类别、事理等进行辨别分析。诸位研究生一定有过从探问、追问,到思考、思索,再到分辨、判别的治学体验,这种体验正是深度学习所提倡的,深度学习的学习者应将其常态化、习惯化。

善问思辨需要好奇心、想象力和“元认知”。当诸位踏入社会,千万不要追求所谓的成熟而丧失、泯灭你们宝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只有充满疑问与好奇,你才会去探索未知,发现问题,在思辨解惑后获得新知并随之提出新问题。想象力在工作学习中非常重要,创新和思辨尤其需要想象力,正是得益于想象力和思辨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创造出“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这样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近年来,心理学中出现一个关于学习的研究热点——“元认知”(metacognition)。元认知是对思辨的升华,它不仅要求将经验上升为概念,将概念上升为理念,将方法(method)上升为方法论(methodology),而且进一步要求对这一过程中的认知和思维进行再认知和再思维,即对认知的认知,对思维的思维,从而通过元认知深化思辨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善问思辨需要批判性思维驱动下的反思。“批判性”的希腊文原意有敏锐、精明的意思,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批判的目的在于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洞察出真理和谬误。批判性思维是“深度学习”的要义所在,却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最缺失的。诸位要注意养成对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反思的习惯,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

要敢于对故知进行颠覆、解构,同时要善于再造、重构,努力做积极的知识发现者和建构者。同学们还要惯于对已发生、已经历的事件做“复盘”式反思。周知,高段位专业棋手都有复盘的好习惯,他们通过复盘反思得失以及其他更好的下法。

昨天,英国“脱欧”公投揭晓,一石激起千层浪,世界各大媒体、论坛纷纷发表评论,意见迭出,观点爆棚。面对潮水般的各种评论、意见和观点,你的见解是什么?英国“脱欧”公投是好与坏、是与非之间的抉择,还是一项“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两难选择?“脱欧”对英国与欧盟今后的发展、整个欧洲一体化进程,乃至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冲击和影响是什么?对这场公投所暴露、折射和引发的诸多深层次问题,该做怎样的反思?诸位不必也不应一味地采信充斥于各类朋友圈里所谓“深度好文”的观点、数据或论据,也不要膜拜某些大咖的“高论”或“洞见”,不能让自己的大脑和思维成为别人言论的跑马场,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三、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也是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和行是辩证的统一体,两者不可偏废。但在现实中知易行难,因此身体力行弥足珍贵,这也是孔子为什么讲“力行近乎仁”的重要原因。

深度学习中的知行合一,要求将平时的学习化为行动,融入生活,投入社会,奉献时代,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就是要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既要极深研几、追求真理,又要把理论成果和科技成就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关于知行合一,还要注意两点。一是知行合一中的“知”,固然学可求知,更应牢记实践出真知。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就教导我们:“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诸位毕业后继续读纸质书、电子书自不待言,但是,也需用心参悟和品“读”社会、自然、人性等一部部无字天书。光向书本学习远远不够,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习,在实操中学习,甚至通过挫折学习。

二是深度学习者,既是理论派也是实践派,既是理想派又是现实派,既是自觉者又是觉他者。深度学习中的 “知行合一”,不仅仅是自身的“知”与“行”,还是影响他人的“知”与“行”,使自身知行与他人知行协同。诸位要在自己深度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团队深度学习在求道、悟道、证道,以及守道、行道这条生命升华之道上共同修为,共同践行知行合一。

同学们,在即将结束“深度学习”这个话题之前,我想起巴尔扎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在此,我要叮嘱你们的是,竢实扬华,久久为功。让我们以此共勉!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四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不会忘记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不要忘了,读书致远。尽管你们已经读过很多书,读书却是一辈子的事,阅读会给你智慧与精神,给你到远方的方向与方法;请记住宁静致远,浮躁不会把你带至远方,不要为眼前的名和利而耗尽你终生的利益;要知道“知止”可以致远,尤其走得很快的时候,稍微歇一歇,想一想,你会走得更远;你们要善于与他人协力,携手共进而更容易致远,“神九”的三位航天员若不齐心协力,何以到达远方的“天宫”?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

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中大记忆!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的未来一定与国家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国家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还没有完全趟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那条河。未来,前面是否还有石头可摸?党和政府号召创新社会管理,我们如何能有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未来是否有你的一份责任?

抖落着,纷纷雪花——寒梅早报,欢笑着,丰收果实——生息静待。忍耐着,烈烈酷暑——干实稷穗,滋润着,绵绵细雨——火热情怀。春夏秋冬——未来,原来是时间的至爱。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五

诸位来宾,同仁,同学:本届毕业同学行将离校。离开学校以前诸位是受教育,国家每年要费一二十万金一个学生培植你们。离开学校以后,你们就得要为社会服务了。中国大学生较之他国为少,所以你们的责任格外重大。如美国每100人有16人是大学生,俄国5人,英国2人,我们则不过二千分之一。依教育部统计,自民国元年到民国32年,专门以上毕业生只12万人,加上民国元年之前,和民国33、34年,最多不会超过16万人,所以尚不过全人口的三千分之一。郑康成谓“才德过千人为俊”,则诸君皆今日之俊杰也。

诸君之责任可分为两方面而言之。一方面,诸君学有专长,毕业以后,各尽其所能,以贡献于国家。抗战时候如此,抗战以后亦如此。1940年八九月间,英国dunkirk撤退大军以后,德国大量轰炸。那时英国守军有训练者,只一军(division)之众,飞机不过千架。那时raf(英国皇家空军)能将德国轰炸机击退,丘吉尔所谓“neverthere was in history so many owed so many to so few ”(历史上从来没有以这样少的人做出这样多功绩的)。而raf制胜之重要因素,即为radar(雷达)之发明。发明人乃一物理工程师robertwatson watt。

…… 以中国幅员之广,人口之众,百姓之穷,战时、建国到处需人。在遵义,吾人举目社会上应改进之事正多。比如,此间枇杷只是一张皮包了一粒骨,每一个学园艺果木的人应该自己负责起来,把它改良。此外,如人民衣着的褴娄,农夫依天吃饭,不讲卫生,以蚤虱之多,识字之少。所谓范文正公当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此是诸位份内的事,责无旁贷的。

诸位除掉了是一个专门有训练的人,为一个教员、学士、电机工程师、生物学家、果树专家而外,同时也是一个国民。所以你们既是大学生,也有比普通人民较大的责任。在现代世界,你们得认清三点:

(1) 知先后。军事第一,是我们现在的口号,此在战时各国皆然,夺取胜利。……抗战如此,建国如此,我们不能不分最要与次要。……小而言之,一个学校,一家公司,甚至一个人的作事、读书,统要有先后,然后能计划。《大学》里头第一章就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之所先后,则近道矣”。

(2) 明公私。在抗战时候道德堕落,这是古今中外一律的事。但若能赏罚严明,公私有别,则道德就不致十分堕落。……近来报上所载我国贪污之案层见迭出,甚至财政部总务司长王绍齐、直接税局局长高秉坊、中央银行业务局长这类人也竟监守自盗,舞弊上千万。诸君看了报自然莫不痛心。但是诸位要晓得,在有一个时期,这类作弊的人,也是和诸君一样,从大学刚毕业、极清白纯粹的大学生。因为贪污之层见迭出,所以一般人以为官是做不得的,财是不能发的,这可大错了。做公务员就是官,我们希望顶好的人材、顶廉洁的知识阶级去做官,惟有这样,公家的事才能办的好。中国那么穷,我们就希望大家绞尽脑汁来发明、办工厂、开农场、去发大财。惟有这样,国才能富,民才能强。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做官、能发财,但不希望你们因为做了官再去发财。为做官而发财,是没有不贪污的。……惟有公私分明而后贪污才能绝迹。

(3) 辩是非 。浙大过去的校训是:“求是”。我们应该只知是非,不管利害。此话说来容易,要实行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了。你们在出校门以前恐怕已经觉得是非和利害有时会冲突的。……。是否能把是非的观念放在利害的观念上面呢?君子、小人之别只在此一念之别。近世科学之能发扬到如今现状,就是因为先哲bruno(布鲁诺)、galileo(伽利略)等不避艰险,与中世纪宗教恶势力奋斗成功的。我们学术界事事落人之后,而史学尚足有表现亦是。古代的太史 能不避斧钺,秉笔直书。春秋时候,崔子杀掉齐庄公,齐太史就书“崔抒弑其君”。崔子杀太史,其弟继起而被杀者二人。但齐国太史均起而直书,使崔子没有办法。这种只顾是非,不顾利害的精神是每个浙大毕业生应该具有的。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六

同学们、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xx届学士学位授予典礼。在此,我代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委员和学校党委、行政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9613名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同学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始终关注并支持同学们刻苦学习的各位家长亲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丰收源于希望的种子,源于肥沃的土壤,源于辛勤的耕耘。回首大学四年时光,在座的同学们在川大这片求学净土上,挥洒了无数激情与汗水,深深留下了探索真知与追求真理的脚印。在你们大学四年中,你们亲历并参与了学校110周年校庆、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等重大活动,不仅深刻领悟了川大厚重历史积淀,更生动展现了川大人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你们亲身感受和面对了“5•12”汶川地震,你们第一时间自发地去抗震救灾第一线当志愿者,全面、全力、全程参与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用无私无畏的精神书写了中国力量,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诠释了川大的价值追求;你们,积极参与并真正受益于学校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四川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举措。你们作为首批从在校本科生中选拔培养“双特生”的尝试者,作为首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高质量、多样化”改革的参与者,真正实现了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同学们,四年来,你们不仅在学业和思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更共同见证了四川大学办学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之一。20xx年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制定出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机遇,制订并启动了指导学校未来5-20xx年发展的《四川大学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点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举措,构建完善了“三大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启动了“双特生”选拔培养,实施了“两阶段”、“三大类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改革和本科毕业论文“高质量、多样化”改革等举措,真正形成了具有川大特色的教育质量观、教育公平观、教育多样观和全面发展教育观。在此基础上,率先在全国高校中系统提出了确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全员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全方位服务”育人管理体系。同时,学校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可喜成绩:在你们大学的四年中,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从6个增加到10个;院士从9人增加到13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8人;学校科研总经费从7.5亿元增加到12.1亿元;新增国家科技三大奖6项。

特别是在本科教育教学方面,20xx年以来,我校国家精品课程增加了3门,总数达到28门;国家教学名师从5名增加到10名,国家教学成果奖增加8项,总数达到25项;成为全国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此外,各类学生获奖数从643项增加到1434项,特别是在第六届“挑战杯”竞赛中,我校学子获得金奖2项、银奖1项,金奖数和获奖数均居全国第一。同学们,这些成绩,是你们勤奋学习、勇创佳绩的体现,也是老师们辛勤培育的成果,更是学校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光辉夺目的篇章。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同学和老师们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过去的四年里,你们始终坚持梦想与奋斗同在,实现与超越并存。今天的毕业典礼,见证的不是学生生涯的结束,而是铸就未来辉煌的开始。作为同学们的师长,我衷心地期望,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你们当中,能够产生成就斐然的科学家,能够产生造福人类的政治家,能够产生独领风骚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但我最为期待的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才之前,真正成人。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理想。希望你们始终怀有爱国兴邦之志,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人生目标。只有有民族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的大学,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民族和国家负责任的学生;只有勇于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承担责任的学子,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社会精英。百余年来,四川大学始终坚持把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推动社会发展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并坚持把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使川大培养的每个学生有知识更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责任。同学们,希望你们无论今后走向哪里,都能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拥有“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气度,拥有“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情怀,甘于奉献,勇于付出,在投身国家发展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聪明才智,在实现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中书写美好人生。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道德。希望你们拥有保持宽厚平和之心,把虚心从善作为不断完善的人生境界。庄子曾经说过,“势为天子,未为贵也;穷为匹夫,未为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我们当中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名扬万里,但只要拥有一颗充满爱和付出的心灵,每个人都可以变得伟大。同学们,无论你们今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希望你们能够坚守最基本的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和做人的底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名利观,待人以诚、与人宽容、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让自己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获得真正的快乐。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坚持。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坚韧不弃之举,把拼搏进取作为追求卓越的人生信条。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是智商,最大的差别是坚持。一切成功都源于坚持。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每天都坚持、都朝奋斗的方向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比别人成功、比别人走得更远。偶有成功,决不是得意自满的资本,倘遇困境,也不是气馁绝望的理由。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会有鲜花,也必然会有荆棘,在挫折中成长会使人更聪明、更强壮。希望你们都能以豁达的心态直面高潮与低谷,以宽容的性情去对待失落和坎坷,永远都不要丧失信心,不要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打翻的牛奶上,在你们终有所获之前,千万不要停下寻觅的脚步。要相信,一旦通过逆境的考验,你们就会更加了解自己,就能获得更加强大的力量。

同学们,今天你们已经学有所成,即将满怀希望去开拓自己的锦绣前程。无论今后你们身处何地、从事任何工作,我们都期待你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更希望你们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同学们,人生就像故事,不在于多么漫长,而在于是否精彩。我相信,川大四年的学习生活,已经为你们成就精彩人生做好了良好铺垫,为你们实现凌云壮志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四川大学作为你们母校,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和支持你们的发展,这里将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是你们的精神家园。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展翅高飞的同时,能常回家看看,让母校与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分担失败的挫折。

同学们,我衷心地愿你们在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成功实现自我的理想与抱负,并以骄人的成绩,伴随祖国与母校,共赴辉煌!

最后,祝同学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谢谢大家!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七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同学们刚才接受了拨穗,意味着你们正式毕业了!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对为你们的成长作出无私奉献的复旦教职员工、你们的家长和中学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近有同学问我,大学期间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我当时说,大学里难忘的经历有很多很多,但是最难忘的,不能告诉你。确实最难忘的不一定需要用语言表达,但它却始终藏在心底,给予你前进的力量。我想,你们每个人在复旦的难忘经历将珍藏于心,成为永远保存的复旦烙印,记载着你们青春年代的纯真与美好。

同学们表达了希望校长发表毕业寄语的意愿。我和同事们商量,借此机会,把“力当先行者”作为对同学们的毕业赠言。“先”是要“敢为天下先”,“行”是要付诸行动,“力当”是要去努力成就自己,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进步,努力担当。这是复旦人的使命。

从各位入学那一刻起,你们就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一校训,在“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在陈望道老校长“好学力行”的愿望等复旦文化内涵熏陶下成长,逐步形成了胸怀天下、笃志报国的情怀。在追求真理、探索学术的治学环境中磨砺,塑造了独立思考、思想活跃的品格。经过若干年在复旦的学习,随着知识、才干、阅识的积累,你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更深邃的智慧、更激越的情怀。有着如此优秀品质的复旦毕业生们,你们更要敢于成为先行者。

同学们,你们有了很好的起点,接下来要不断掌握成为成功“先行者”的规律。“先行者”重在“先”成在“行”。复旦人有卓越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和天赋,应该弘扬传承。没有“干别人没干过的事情”的决心,没有创新的思想,就不是先行者。同时,时代变迁给你们实现创新思想提供了越来越多实践机遇,同学们要对新的内容提出创新设想,行动起来,要干起来,养成“说了即干,干即有成”的良好习惯,成为真正的先行者。同学们要成为真正有贡献的先行者!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人,时代给了你们很多的机遇。当今的中国正走在复兴的大道上,正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无论你是中国学生还是留学生,这都是极大的机遇。现在中国要以创新引领发展,逐步进入一个新时代。这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一件大事,将会带来人类文明进步的深刻变化。时代呼唤创新。创新不仅局限于科技创新,不仅是研发,不仅理论、科技、文化等领域要创新,经济、外交、社会治理等也要创新。创新的内涵覆盖我们未来的方方面面。同学们,你们所处的时代,创新将引领发展,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复旦人应当敢于成为创新先行者!

复旦120xx年的历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行者,他们活跃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活在世界各地。我们今天的毕业生来自全国五湖四海、世界各地,要延续复旦的优良传统,涌现更多的先行者。

同学们,复旦的学习生涯给予了你们成为创新“先行者”的潜质和能力。我了解到,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将继续深造,而有一些同学在学期间则已经选择了科学研究的道路。药学院的李君同学,她从大一就开始跨学科科研训练,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获得了去年“挑战杯”全国总决赛特等奖。物理系的姜嘉陈同学,对黑洞开展研究,毕业后将去剑桥大学继续深造。像他们这样的同学,已经在探索创新之路上迈出了步伐,很值得鼓励!

复旦成功的先行者为你们树立了榜样,今天给大家推荐两位在场的杰出代表。一位就是刚才发言的校友代表虞锋先生,他讲得非常好。我首先感谢像虞锋先生这样的复旦校友对母校的支持和回馈。虞锋校友在复旦学的是哲学,毕业后做过教师,在机关、国企也工作过,后来开始自主创业,在科技、传媒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他和马云创立云锋基金,主要关注于互联网、健康医疗等产业的创新。虞锋校友曾说,复旦七年的哲学生涯,影响了他对人生、对新事物、对世界的热情。我想,创新不会也不应该受到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的限制,而是非常开放的,更多是源于全局性、战略性、世界性的思考。再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们的常务副校长包信和院士,也就是今天毕业典礼的主持人。他是复旦化学系的毕业生,去年又回到了母校。3个月前,他和他在中科院的团队的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十几天前,他去北极圈领回了国际天然气转化杰出成就奖。大家都知道,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正在被人类过度消耗,并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能源革命”迫在眉睫。包信和院士带领的团队经过十几年的钻研,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功颠覆了煤化工领域沿袭近百年的传统费托合成路线,创造性地直接采用煤气化获得合成气,提出了未来天然气和煤等高效、清洁转化利用的新途径。我相信,这些科学成果将为人类带来福音。

同学们,你们的未来是光明的,复旦不会是你们人生的最高点。当然,人生道路上也会有曲折,你们可能会经历失败,经历痛苦,经历矛盾和纠结。我希望你们记住,母校是你们强大的后盾,是你们永远的港湾。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母校的发展,有空常回家看看!

最后,祝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八

同学们、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xx届学士学位授予典礼。在此,我代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委员和学校党委、行政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9613名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同学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始终关注并支持同学们刻苦学习的各位家长亲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丰收源于希望的种子,源于肥沃的土壤,源于辛勤的耕耘。回首大学四年时光,在座的同学们在川大这片求学净土上,挥洒了无数激情与汗水,深深留下了探索真知与追求真理的脚印。在你们大学四年中,你们亲历并参与了学校110周年校庆、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等重大活动,不仅深刻领悟了川大厚重历史积淀,更生动展现了川大人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你们亲身感受和面对了“5•12”汶川地震,你们第一时间自发地去抗震救灾第一线当志愿者,全面、全力、全程参与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用无私无畏的精神书写了中国力量,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诠释了川大的价值追求;你们,积极参与并真正受益于学校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四川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举措。你们作为首批从在校本科生中选拔培养“双特生”的尝试者,作为首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高质量、多样化”改革的参与者,真正实现了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同学们,四年来,你们不仅在学业和思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更共同见证了四川大学办学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之一。20xx年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制定出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机遇,制订并启动了指导学校未来5-20xx年发展的《四川大学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点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举措,构建完善了“三大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启动了“双特生”选拔培养,实施了“两阶段”、“三大类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改革和本科毕业论文“高质量、多样化”改革等举措,真正形成了具有川大特色的教育质量观、教育公平观、教育多样观和全面发展教育观。在此基础上,率先在全国高校中系统提出了确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全员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全方位服务”育人管理体系。同时,学校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可喜成绩:在你们大学的四年中,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从6个增加到10个;院士从9人增加到13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8人;学校科研总经费从7.5亿元增加到12.1亿元;新增国家科技三大奖6项。

特别是在本科教育教学方面,20xx年以来,我校国家精品课程增加了3门,总数达到28门;国家教学名师从5名增加到10名,国家教学成果奖增加8项,总数达到25项;成为全国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此外,各类学生获奖数从643项增加到1434项,特别是在第六届“挑战杯”竞赛中,我校学子获得金奖2项、银奖1项,金奖数和获奖数均居全国第一。同学们,这些成绩,是你们勤奋学习、勇创佳绩的体现,也是老师们辛勤培育的成果,更是学校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光辉夺目的篇章。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同学和老师们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过去的四年里,你们始终坚持梦想与奋斗同在,实现与超越并存。今天的毕业典礼,见证的不是学生生涯的结束,而是铸就未来辉煌的开始。作为同学们的师长,我衷心地期望,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你们当中,能够产生成就斐然的科学家,能够产生造福人类的政治家,能够产生独领风骚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但我最为期待的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才之前,真正成人。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理想。希望你们始终怀有爱国兴邦之志,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人生目标。只有有民族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的大学,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民族和国家负责任的学生;只有勇于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承担责任的学子,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社会精英。百余年来,四川大学始终坚持把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推动社会发展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并坚持把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使川大培养的每个学生有知识更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责任。同学们,希望你们无论今后走向哪里,都能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拥有“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气度,拥有“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情怀,甘于奉献,勇于付出,在投身国家发展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聪明才智,在实现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中书写美好人生。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道德。希望你们拥有保持宽厚平和之心,把虚心从善作为不断完善的人生境界。庄子曾经说过,“势为天子,未为贵也;穷为匹夫,未为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我们当中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名扬万里,但只要拥有一颗充满爱和付出的心灵,每个人都可以变得伟大。同学们,无论你们今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希望你们能够坚守最基本的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和做人的底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名利观,待人以诚、与人宽容、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让自己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获得真正的快乐。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坚持。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坚韧不弃之举,把拼搏进取作为追求卓越的人生信条。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是智商,最大的差别是坚持。一切成功都源于坚持。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每天都坚持、都朝奋斗的方向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比别人成功、比别人走得更远。偶有成功,决不是得意自满的资本,倘遇困境,也不是气馁绝望的理由。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会有鲜花,也必然会有荆棘,在挫折中成长会使人更聪明、更强壮。希望你们都能以豁达的心态直面高潮与低谷,以宽容的性情去对待失落和坎坷,永远都不要丧失信心,不要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打翻的牛奶上,在你们终有所获之前,千万不要停下寻觅的脚步。要相信,一旦通过逆境的考验,你们就会更加了解自己,就能获得更加强大的力量。

同学们,今天你们已经学有所成,即将满怀希望去开拓自己的锦绣前程。无论今后你们身处何地、从事任何工作,我们都期待你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更希望你们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同学们,人生就像故事,不在于多么漫长,而在于是否精彩。我相信,川大四年的学习生活,已经为你们成就精彩人生做好了良好铺垫,为你们实现凌云壮志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四川大学作为你们母校,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和支持你们的发展,这里将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是你们的精神家园。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展翅高飞的同时,能常回家看看,让母校与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分担失败的挫折。

同学们,我衷心地愿你们在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成功实现自我的理想与抱负,并以骄人的成绩,伴随祖国与母校,共赴辉煌!

最后,祝同学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谢谢大家!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九

亲爱的同学们:

昨晚我参加了f09的vos晚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再见时刻的来临。我相信,此时此刻大家心中既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温情,又洋溢着跃跃欲试的期待。四年前的九月,我和老师们在南区操场迎接你们的到来,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开学典礼上老师们对你们的期许?期许你们能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体验事业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期许你们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不断经受磨砺锻炼健康成长;期许你们有激情、有梦想、有毅力、有担当,始终胸怀远大志向,永葆赤子之心;期许你们面对逝水年华,能够真正做到青春无悔。四年后的今天,我想听到大家的回答:你们做到了吗?

前几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同学的毕业感言,“四年的点点滴滴萦绕在眼前,徘徊在心头,印刻在脑海,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深刻,那样的生动。感谢师长们的鼓励与教诲,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与陪伴,感谢你们带来的快乐与欢笑。”是的,毕业季,感恩时,我提议,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的父母和师长,也送给你们自己!

回首四年,你们的通识课抢选都经历过-“秒杀”,你们创造了让教务处老师苦恼的-“我爱选课网”;你们在与外校同学斗嘴时的必杀技是-“我们宿舍有空调”;你们鼓励低年级同学,用的是“舌尖上的交大”保你一月用餐不重样;你们说“只有在菁菁堂看过世界杯,那才算是真正的球迷”。虽然“罗森”已经变成了“快客”,但是“冰火四季”的灯光依然闪亮;虽然“第五街的咖啡”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校车站的“甜魔”毕竟陪你们度过了一段段美妙的时光;也许明天,你们将难得再品尝“华联”的“鸡蛋灌饼”,难得再搭帐篷通宵排队抢票,再也不必编造美丽的谎言请宿舍阿姨半夜开门,但是“152167”开头的手机号永远属于你们!“509”开头的学号永远属于你们!你们是永远的f09!你们是母校永远的财富!

我常在想,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多少个交大的同学,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里孜孜不倦地勤奋努力、苦心钻研,在校园内外、社会每个需要你们的地方从事实践探索、爱心奉献。四年的时光,伴随着多少选择、汗水、欢笑与眼泪。这中间,或许包含着你们在英语“第六感”水平考中失利的沮丧,或许记录着一次次实验得不到理想结果的无奈,或许闪现着感情生活不如意带来的伤痛„„然而,大学就是这样一个人生成长的地方。她被称作母校,就要以爱心和宽容,允许你们尝试、冒险、探索和追求。通过一次次选择和担当,你们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储备了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力量。我相信,有母校在你们身后,有责任在你们心中,你们的未来,一定会成就属于你们的光荣和梦想!

当前的中国,正在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阶段。大学日益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库,科技文化创新创意的源头,创新型领袖人才培养的高地。大学的使命,决定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未来的前途。大学兴则国家兴,大学强则国家强。面向未来,大学的道德风骨将代表国家与民族的文明程度;大学的创新能力将决定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动力;大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将决定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无论是“实业救国”的创校机缘,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院系调整,抑或是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引领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一直是交通大学的为学之基、立身之本。当前的时代,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对创新和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这对交大学子而言,恰恰是一展身手的广阔天地,为你们成就事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交大人百年来的追求与梦想,应当通过我们的努力来实现。面对国家和民族的需要,交大人责无旁贷,理应全力以赴!

世界在变,社会也在变,面对不可预知的前途,你们该怎么办?很遗憾,我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说:你们应该在成长中选择坚守。无论时光如何变幻,我们内心深处总要坚守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无关金钱、权力和地位,但关乎思想、精神和道德,更关乎良心、公平和正义。如果说,大学是这些人类永恒主题的守护者,那么经过大学浸染的人应该是这些理念的坚定实践者和追随者!我衷心希望,交大学子,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操守,心怀感恩、勇于担当、恪守底线、慎始敬终,向着真理之光,扬帆起航!

“你可以一无所有,只要你的精神还在”、“我们可以经历失败,但我们不会失败”。交通大学120xx年的历史便是对坚守、梦想、奋斗和成功的最好演绎和诠释。无数前辈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储才兴邦的交大梦,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带着交大人特有的精神品格,在逐梦的道路上享受奋斗的快乐,认真感悟生活的精彩,体会人生的真谛,拥有一份独有的阅历和积淀。

亲爱的f09同学们,母校永远与你们心心相连、风雨同舟,母校永远是你们的港湾、给你们家的温暖,母校永远做你们的后盾、与你们一同在成长中选择坚守!

谢谢!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十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即将跨入人生的新阶段。在这个充满喜悦之情与美好憧憬,却又带着一点点离愁别绪的日子,我首先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毕业生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哺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以及关心和帮助过你们成长的每一位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你们的人生开始与北大结缘。你们就像来自全国各地的种子,在燕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大学时光虽然短暂,却真的是值得一生铭记的最美好岁月。前些天,我看了一部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叫做《此间的少年》。“令狐冲”、“郭靖”、“黄蓉”、“穆念慈”……这些少年,让我感觉到无比亲切。尽管作为一部电影,它还有些稚嫩,反映的大学生活也只是一个侧面。但我却深深地感觉到:青春,是如此美好!也许,这些同学,他们现在就坐在你们中间,而这样的故事,我想却会年复一年,在这个园子里继续上演。因为,北大,是青春的北大,北大人的青春永不落幕!

同学们,典礼结束后,你们会依次跨过学位门。在那一瞬间,我想你们也许会下意识地回回头,看看这一路走来的过去时光: 你们一定不会忘记,29楼下那铺满银杏叶的小径、未名湖的塔影、静园的草坪、还有那电教、理教里悠然的“学术”小猫;你们不会忘记在图书馆抢占座位的身影,在医学部和燕园之间选课的奔波;你们不会忘记在三角地卖力地派发传单的场景,自己鼓起勇气走上舞台参加十佳歌手大赛的瞬间;你们不会忘记求职的艰辛、提交论文的忐忑以及为了gre、托福和雅思红宝书的折磨;你们不会忘记bbs上的“十大”,寝室里熄灯后的“段子”,以及在深夜依然随时满足你食欲的西门鸡翅和小白房;当然,你们也不会忘记入校时骑着三轮帮你拉行李的憨厚师兄,还有后来坐在你自行车后座的可爱师妹……

你们不会忘记相伴走过的同窗好友、为你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以及在宿舍楼前一笔一画写下各种通知的楼长;你们不会忘记在北大学到的知识、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社会的视角、为人立世的原则;你们不会忘记,奥运志愿服务中被汗水浸湿的衣背、汶川和玉树地震引发的同学们的关切,以及亲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服务的经历;同时,你们也不会忘记北大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品格和“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气魄……正是这些人、这些景、这些光阴和故事,让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痛,什么是青春,什么是成长!

经过岁月的沉淀,这些一定会深深地融入你们的血脉与灵魂,成为你们身上永远不会磨灭的“北大印记”。

当然,我也希望,你们一定要忘记:请你们忘记成绩单上的分数绩点。荣耀也好,郁闷也罢,那真的只是“浮云”;请你们忘记曾经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不愉快。多想想那些纯真的友情,你们就不会那么的“伤不起”;也请你们忘记在食堂打饭时,那略显拥挤的人群令你有多么的不愉快,还有那因为校园建设施工的噪声影响了你晚起的好梦……忘记这些,放下这些,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你们将拥有更加广阔的舞台,拥有无限的可能和无数的机遇。我衷心地祝愿: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前行,飞得更高!

同学们,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征程。我看到你们已经跃跃欲试,只待振翅高飞!如同当初父母送别你们到北大前夜的叮嘱,今天,我仍如他们一样。

我知道,过去几年,你们不仅刻苦学习了专业知识,也广泛涉猎了其他领域,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实现了“专”与“博”的均衡发展。这是北大赋予你们的宝贵财富。未来,我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读书、思考的习惯,善于汲取精神营养,不断提升知识底蕴和人文素质。今年三月,我和中文系的本科生一起开了一次班会。此次班会的主题是“阅读•生活”。给我印象很深。我想,作为一个北大人,如果能时时寻找出几个值得研究的学术问题、发展出一些不限于工作的兴趣思考,那一定会为人生的成功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过去几年,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的文化交流活动。北大是一个开放的大学,也是一座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大学,这是一个包容、和谐、多元的校园。正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北大的学生,要保持这种胸怀。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国际舞台上,善于学习,善于合作,同时也要做好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以平等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迎接世界!

同学们,除了这两点我最想叮嘱大家的,还是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胸怀祖国、心系苍生的抱负。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我们刚刚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北大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两个月之前,我们的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收到了回信,对北大学子志愿服务西部给予了高度肯定,寄托了殷切期望,并且再一次强调了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重要性。这么多年来,我们北大支教团的同学,不畏艰难险阻、不计个人得失,把在北大学到的知识带到西部边远地区,为改变西部基础教育的落后状况作出了贡献。支教团的同学,以及这些年来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北大校友,他们的共同经历告诉我们,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决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持之以恒的努力。在刚刚过去的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特别提到,“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这是对广大青年的殷殷期待。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今后不管在哪里,在什么样的岗位,在什么样的境遇下,都能够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把自己的事业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融,只有这样,你们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你们的人生才会无限精彩。

同学们,服务社会是大学的责任,也是北大人永远的使命。今年5月,我到广州参加“圆梦计划•北大100”项目的开班典礼。这个项目是在广州选拔七百多名农民工进入北大网络教育学院学习,其中一百名北大全额免费。这些青年人,和大家年纪差不多,但是早早就担负起了生活的重担,体味到了人生的艰辛。他们也同样非常优秀。说实话,他们的讲话水平比我要精彩。北大能够帮这些农民工兄弟,帮助这些新生代产业工人圆梦,我感到非常有意义。我校林毅夫教授有句话:“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你们毕业了,你们的高中老师、父母、朋友都来为你们送上祝福。看着你们朝气蓬勃的脸庞、略带湿润的眼眶,我不免再次想起《此间的少年》那首主题曲:

“昨日依稀又重现,你站在我面前,记忆里的少年,从未改变。” 同学们,不管你们走得多远,你们永远是母校最牵挂的孩子;不管你们走了多远,未名湖、博雅塔、五四路一定会在你梦中“依稀重现”,那是母校对你们的召唤!

“就这样不知不觉,就在那转身之间,就是那过往的少年。” 大学时光白驹过隙,就在转身之间,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但是,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友情、爱情,还有与老师、与母校之间的这种亲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这份情,必将永恒!

在今天致辞的最后,我想起曹文轩老师的一段话:有那么一个人突然走向了我们,倒也平平常常,并未见有山有水。但有人对这个人的底细却有所了解,说道:“这个人是有背景的。”于是,人们再去看这个人时,就用了另样的眼光——仿佛他不再是他了,他加上背景,所得之和,却要远远地大于他。

北大于我们来说,它的恩泽既表现为它曾经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人品,给了我们前行的方向,又表现为它始终作为一道背景,永远地矗立在我们身后的苍茫之中。

同学们,请永远记往:我们的背景是——北大!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十一

同学们:

今天是一个值得隆重庆祝并且会让我们永远记忆和珍藏的日子!大家就要毕业了,就要从北大出发,走上人生的新征程。作为你们的校长、老师,也作为北大的一名老学生,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激动。看到同学们的成长,看到你们取得的成绩,看到大家值得憧憬的远大前途,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的全体老师和员工,向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关心北大、爱护北大、支持北大的各位家长、中学校长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我是去年年底回母校担任校长的。各位同学是我在北大送走的第一届毕业生。临别在即,看着大家我的内心充满不舍,此时此刻,我要以怎样的话语来送别诸位呢?想了又想,还是用我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服务国家战略”来勉励大家吧。之所以讲这个话,既是我自己学习北京大学校史的心得,也来源于我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思考,还是我个人读书、治学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在今天这个庄重的场合,我想与即将离开母校的各位同学一起来分享自己的这些思考。

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前任社长杜维明教授曾经这样评价北大,他说:“五四以来,北京大学不仅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象征,而且是现代中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向往的精神家园。仅此一端,世界其他大学,如东京、首尔、哈佛、牛津或柏林都无法望其项背。”

杜先生的话,对我们所有北大人都是一种鞭策,也说明了北大之所以为北大。北大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从1898年到现在,在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北大人都没有缺席。为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伟大复兴,北大人前赴后继,献出了智慧、心血乃至生命。这在世界大学发展史上也是鲜见而独特的历史贡献。

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在北大求学的这几年时间里,都亲身经历了许多历史性的大事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应该有着最切身的体会。我们遭遇了罕见的大灾难,但是灾难中我们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和民族凝聚力是惊人的;我们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就在大家现在所在的这个体育场里,国歌一次又一次地奏响,很多同学亲自参与了奥运志愿服务,你们自信的微笑,你们所展现出来的高素质,让全世界的媒体都给予了毫不吝惜的赞美;我们还正在经历一场百年难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是就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得更加举足轻重。

可以说,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遏的历史趋势。国运兴,教育兴,北大兴。北大只有把自己的发展深深融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体系之中,始终牢记我们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动力是什么、依靠是什么,才能够实现一百多年来几代北大人的一流大学之梦。北大曾经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未来还应该继续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源泉,我想,只要我们做出了这样的历史性贡献,那就可以当之无愧地说,北大是世界第一流的。

北大的发展,离不开服务国家战略;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发展,同样要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立足点和着眼点。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举一些校友的例子,也给大家提出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培养战略的眼光,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的发展。

我们北京大学物理系1949届的毕业生、“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院士,由于种种原因,之前并没有出过国,但是这完全没有妨碍他站到了世界科技的高峰,因为他很早就看准了核物理这个学科发展的大方向,也看准了国家发展核技术的大方向。

彭桓武院士曾经讲,“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会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钱三强院士也认为,正是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于敏院士自己曾经讲过一段话,他说:“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历史已经记住了于敏,记住了这位毕业于60年前的北大人,因为他用自己的智慧放射出了灼热的能量和耀眼的光芒,他把自己的名字和国家的强盛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他的名字将永恒。

我们再看王选院士、徐光宪院士,这两位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的获得者,他们在选择科研方向、人生方向的时候,也都具有了不起的眼光。国家发展最需要什么,他们就选择什么。他们从来不会问国家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是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样的道路,一定是成功的道路。

第二,希望同学们牢固地树立服务人民意识,扎根到人民群众之中,时时刻刻不要忘本。

北大的学生无疑是众多优秀青年的代表。同学们在北大接受了中国最好的教育,通过进一步地努力,将来应该成为社会的精英。而所谓的精英,就是要能够给大家引领方向。德国大哲学家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中曾经说,一个社会中的知识精英,“他的进步决定着人类发展的一切其他领域的进步;他应该永远走在其他领域的前头,以便为他们开辟道路,研究这条道路,引导他们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北大的学生应该有这样的使命感和勇气,如果北大的学生都不敢为天下先,那我们还能有多少朝气?但与此同时,我希望大家在仰望天空的时候,同时要关注脚下的大地。始终不要忘记,既着眼于长远,又要立足于现实,在任何时候,都要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根本。

老北大的校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写着“学堂重地,闲人免进”。后来蔡元培先生来当北大校长,就把这块牌子取掉了,他主持开办了“平民夜校”,要北大的教授和学生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北大的校工上课。“平民夜校”今天仍然还在开办,就是工会、团委、教育学院几家联合办的“平民学校”。在座的很多同学曾在这个学校里担任志愿者,我感谢你们。我希望,将来你们到了社会上,能够继续多做这样实实在在的事情,不要太“小资”,不要浮躁,要深入基层,关心时势,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要把党和国家的需要和老百姓的疾苦当成是北大人自己的事情。

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20xx年的毕业典礼上讲过一段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人类的最大进步并不体现在发现和发明上,而是如何利用它们来消除不平等。不管通过何种方式,民主、公共教育、医疗保健、或者是经济合作,消除不平等才是人类的最大成就。”我也想把这段话送给今年毕业的各位同学,我希望你们为了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繁荣、和谐和稳定,作出北大人应有的贡献。

第三,希望同学们在高扬理想主义的同时,也发扬为人老实、作风朴实、学习踏实、工作务实的求实精神。

北大的学生总是充满激情的,我们这所大学,也是中国“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我始终都相信,理想主义者在推动国家社会的进步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来大家到了社会上摸爬滚打,也许会磨去许多棱角,但是,北大人特有的那种理想主义的气质,应该永远保持。

高扬理想主义,并不是要高调做人、高声说话、眼高手低。我在学校外面,常常听到别人夸奖北大学生如何如何了不起,这个时候,我既感到骄傲,又有些担心,担心大家浮躁,我希望同学们为人低调、老实,以诚待人,不要虚情假意;要保持朴实作风,不事张扬,为国家为社会为老百姓做实事,不沾染浮华的习气;要继续学习,崇尚科学,认真读书,勤于实践,大胆探索,要真正做到专业基础好,学问有功力,工作有方法,行为得拥护。

我知道有一些同学,可能就业的情况与自己的期望值差距比较大,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要气馁,要受得住磨练,我相信,真正的北大人,一定能够从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我也很高兴地了解到,今年毕业的同学中,有不少选择去了西部、去农村、去国家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胡春华校友和吴奇修校友的事迹,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希望大家以他们为榜样,一点一滴去积累,一步一步去奋斗,实实在在地建功立业。

同学们!

今天,各位正站在一个历史的关键点上。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持续三十年高速发展,政治稳定,社会保持着充分的活力,这是中国历史所罕见的盛世。国家的崛起,已经为你们提供了人生最好的舞台。美好的画卷,正待你们用青春的力量尽情地去书写!我希望你们,把握机遇,再创辉煌,让你们的人生在服务国家战略,为人民谋福祉的过程中熠熠生辉!我相信大家,祝福大家,母校将永远关注、支持你们!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十二

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同学们一生中非常特别、非常重要的日子,你们将告别母校,踏上新的征程。作为校长,我祝贺你们,从北京大学这所伟大的学校顺利毕业,也为你们更精彩的明天祝福。

当初,你选择了北大,北大选择了你,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选择,从那时起,我们就拥有了共同的情怀。在北大的岁月里,我们一起欢笑过也心痛过,付出过也挣扎过,希望过也失望过,但却从未后悔过!回头望过去,这些喜怒哀乐,这些拼搏奋斗,都是通往未来的历练和基础。

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选择和转变的时刻!我们都感恩北大,但我希望你们记住,北大给予了你知识,给予了你能力,却不能代替你安排未来。未来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去适应,去质疑,去挑战,去创造!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也只有你们,才能够对北大的未来、中国的未来负责。

人们常把毕业典礼比作在大学的最后一堂课。作为一个“老北大人”,在分别的时刻,除了祝贺与祝福,我还非常希望,与你们一起分享几位北大人的故事。我知道你们喜欢微电影、微视频,我也试着做了一个。我希望大家从他们的经历中,看到并记住作为一个北大人所应有的家国情怀。

她叫樊锦诗,1963年从北大历史学系毕业,去了敦煌,在敦煌研究院做了几十年的院长,刚刚卸任,成为荣誉院长。52年前,也是毕业季,也是在燕园,这位来自上海,美丽、聪慧的毕业生,收到了一封家书,反对她去敦煌工作。她还是坚持去了,原因很简单,“已经答应了”。这一去就是五十多年。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位“敦煌女儿”,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世间风云如何变幻,一直守护着丝绸之路上的人类宝贵遗产,一直探寻着中华文化千古之谜。今天,作为世界著名的敦煌学者,她依然坚守在漫天黄沙的大漠深处。“同意去敦煌”,这一声轻轻的承诺,承载了一位北大学子半个世纪的社会责任和学术理想。

他叫张益唐,北大数学系78级学生,普渡大学博士。他自幼热爱数学,认为数学是美丽的,值得一生投入。张益唐的学术生涯艰辛曲折,一度曾没有固定工作。当他对孪生素数猜想作出巨大贡献、轰动全球数学界时,已经五十多岁了,还只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普通讲师。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对数学的梦想和热爱,与儿时一样,依然那么纯真、那么圣洁,从未改变。20xx年,张益唐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这个大器晚成者的获奖感言是: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敢于挑战传统,对那些别人说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勇于探索,如果真正热爱,就永不放弃。

她叫吕植,198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是北大保护生物学教授,ngo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创始人之一。很多年前,校园中就流传着她的故事。从读书时开始,吕植就跟随潘文石老师的团队,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风餐露宿,绿野追踪,进行大熊猫的研究和保护。她用出色的文章和鲜活的图片呈现出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环境的思考,被称为“一位保护人类未来的女科学家”。在北大、在荒野,她改变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深深影响了其他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北大毕业生,他们的故事,一定会发生在今天毕业的同学们中间。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守承诺、执着追求,要敬畏自然、担当责任。一辈子很长、也很短,眨眼之间就是三十年、四十年、半个世纪,人生的精彩,也就在这执着的选择和坚守之间。

北大,从来不只是一所学校,她是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这里,草地、湖水、山石、垂柳,都承载着动人的故事,润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梦想。北大,是新思想不断萌发和成长的学术殿堂,在这里,学者大师们为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呕心沥血,他们不灭的激情、不变的赤诚,塑造了北大,也激励着后来的北大人。北大,是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圣地,从这里,人们开始塑造自己的人生,并用一生去理解、去实践:对责任的忠诚,对批评的坦荡,对创新的执着,对竞争的平和。北大,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谜,每个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过的人,都会在共同的经历中,揭开属于自己的谜底。

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同学曾写下了这样的留言:“如果生命是棵生长的树,青春就是开花的时节。如果一些人活着是在追寻肤浅的表象,是为世俗的浮华,是为心理与生理的需求,那么,这儿有人真正地生活过,他明白所有问题的答案。”

同学们,从明天开始,你们中的很多人将离开校园,进入真正的现实社会中。中国的崛起,给予了你们这代人无限的机遇,你们有广阔的舞台来施展才华。与此同时,在纷乱嘈杂的虚拟和现实世界中,也很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我相信,北大不仅给予你知识、能力,更给予你价值和情怀,能为你带来心灵的平静,帮助你守正创新,走正道、扬正气,成为引领未来的人。

又一年盛夏,又一番别离。高高的博雅塔,凝望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学子,这是默默的祝福,深深的期待。

祝福你们!再见!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岁月如梭,又到了六月,又到了美丽的凤凰花开的时节,又到了要相互道别的日子。今天,我们在雄伟的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厦门大学20xx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欢送今天毕业的4841位本科毕业生。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的20xx届本科毕业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愿!向所有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劳、默默奉献的师长、亲人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昨天,我们也在这个雄伟的大会堂举行了20xx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我在毕业典礼上向同学们致辞,送给同学们诚挚的祝福与殷切的期望。我的祝福与期望是:期望同学们能牢记校训,自信地面对任何挑战,用自信的人生态度去拥抱人生。今天,是本科生的毕业典礼,要送给本科毕业生们以什么祝福呢?我再三思索,觉得本科生比研究生更加年青,更有激情,更少磨难,也更有可能在挑战面前感到茫然。因此,我认为本科毕业生与毕业的研究生一样,需要对自信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需要自信,甚至更加需要自信。所以,我今天给在座各位的祝福,也是期望各位牢记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以自信的人生态度去勇敢地面对自己即将踏上社会之后可能遇到的任何挑战。

同学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人们在赞叹繁荣与进步的同时,也在抱怨污染与贫富分化;人们渴望着工业化带来的生活激情,同时也日益感受到竞争带来的沉重压力;发展让空间变小了,让时间变短了,“人生苦短”、“光阴似箭”,这种感觉现在是万般的真切!可以说,在座的一代青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只有敢于应对挑战,才有可能得到机遇。在挑战面前是接受还是退却,成了我们每个人必须作出的选择。为此,每当毕业来临,同学们要告别母校,奔向社会接受挑战时,我常常在想我们的同学究竟作好准备没有,作好应对困难接受挑战的准备没有?根据我个人的观察与思考,一个人要能够战胜各种挑战,要有三件法宝,即知识、才干与心态。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具备了应有的知识与才干去面对挑战,所以我想仅就心态这一问题说点看法。

七年前,在我接任厦门大学校长之初,有一位记者问我,你上任后最想为厦大做的贡献是什么?我说,我想为厦大做的事情很多,但最想做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厦大学生的自信心。去年12月我和我们的之文书记一道率团到香港参加我们的厦门大学香港校友会成立六十周年庆典活动,活动期间我们的校友香港证交所主席(当时是候任主席)李小加博士告诉我,说他几年前看到一篇报道说我当任校长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厦大学生的自信心,他说他非常赞同我的看法。我说是的,我说假如现在有人问我你这七年做了哪些你自己感到满意的工作,我会说自己最满意的就是厦大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还要告诉各位,李小加博士是厦大外文学院1984届的本科毕业生。厦大本科毕业后,他在中国日报工作了数年,后又到美国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习与训练,研究生毕业后担任过律师,后又到华尔街工作,曾任j.p.摩根公司的中国区总裁。去年被聘为香港证交所主席兼行政总裁。李小加是香港证交所成立一百多年来第一位出生在大陆毕业于厦大的ceo,他始终感谢母校给予他本科阶段的良好教育和锻炼。他是我见到过最有自信的人之一。他无论是做石油钻井工人,还是做报社编辑;不论是做记者,还是做律师;无论是做美林的项目经理,还是做j.p.摩根的地区总裁,他都自信地认为自己适合这个岗位,都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做好工作,而且确实做得很好。我们的这位校友无疑是一位成功的人,但我首先赞赏他是一位自信的人。

为什么我如此重视一个人的自信心?因为我认为自信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可贵的正常心态,或者说最重要的人生态度。什么是自信?翻开辞海辞典和各等著作,对自信有多种的解释。我的解释是,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在社会上有一个合适的位置,自己能与社会和谐相处。哪怕这个位置一时不合适,经过努力或调整会达到合适。对于心态也有多种的描述,乐观的心态、悲观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消极的心态、自由的心态、保守的心态等等,但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划分是自信、自卑和自大这三种心态。因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心态,而且这三种心态又是相互关联的,过于不自信很可能就变成自卑,而过于自信盲目自信很可能就变成自大。自卑与自大也会相互转化,自卑的人常常表现得非常的自大,而自大的人一遇挫折往往就变得自卑。一个人在心态上无论是自卑或自大,他往往都无法摆正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都很难与自己的周围和谐相处。只有自信的人,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也正确地看待他人,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与整个世界和谐地相处。

当然,心态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多变的一种精神状态,一个人的心态往往是自信、自卑、自大交织在一起,只有自信,而没有自卑或自大的人是极少极少的。因此,当我们感觉到自己有自卑或自大的心态时,不必紧张,只要正确对待,并加以调整就好了;但怕的是我们自己意识不到自己有这样的心态。所以,当你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或麻烦的时候,你一定会寻找发生挫折或麻烦的原因何在,千万记住,在查找原因的时候,首先查查自己的心态,是不是因为自卑或自大的心态影响了你的生活与工作,给你带来了挫折与麻烦。

说到这里,我由衷地期望在座的各位同学都能保持一个自信的心态,相信自己是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一个分子,是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成员;相信自己能为这个美好的世界增光添彩,能为这个美好的社会添砖加瓦;相信自己能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地相处。有了自信的心态,你就会懂得幸福、懂得美好、懂得宽容、懂得感恩、懂得责任、也懂得奉献;有了自信的心态,你就一定能为自己的理想而脚踏实地地不懈奋斗,可以言败,但永不言弃,失败了查找不足重头再来继续奋斗;有了永不言弃的精神,胜利一定属于你;有了自信的心态,你会无比的感恩这个社会、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所有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从而当自己有能力时你就会尽自己所能去报答和感谢他们。总之,自信的心态会让你活得自由、活得自在,会让你为了这个美好的社会而辛勤地劳动同时也尽情地享受。

同学们,朋友们,厦门大学是一所自信的学校,“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八字校训是何等的自信!厦门大学在自己建校90周年的历程中,无论多么的艰难困苦,从来没有言弃,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同学们,我希望你们始终牢记自己的校训,以自信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离别的时刻最为珍贵。今年的凤凰花开得特别少,我感觉好像这凤凰树有点舍不得与各位亲爱的同学说告别,我也一样。但不管如何不舍,还是要与各位说声再见!同学们,朋友们,你们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四年留在了厦门大学,不管你愿意与否,厦门大学这4个字将与你终身相伴,在座的各位都已深深地烙上了厦门大学的印记,而且这印记将会伴随你的远离而越来越深!我前两周在美国访问,见到了我们的一些校友,他们问我最希望校友能帮助母校做点什么?我说,我最希望校友们做的就是时时刻刻记得母校,有什么事都想着这与我们的母校有没有关系?有空的时候会惦记着回母校走走看看。我觉得这就是校友对母校的最大帮助。一所学校有这样的校友,这所学校就不可能不进步,不可能不伟大!同学们,朋友们,明天你们就要迈出校园,步入新的生活。你们即将成为厦门大学骄傲的校友中的一员,我由衷期望你们时刻记着母校,抽空常回家走走,始终把母校的进步与发展与个人的进步和发展联系在一起;我由衷地期望你们永远把母校当作自己一位忠实的、可信赖的朋友,这个朋友愿意分享你成功的喜悦,更愿意在你困难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

最后,祝各位同学鹏程万里,一路平安!

谢谢大家!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十四

亲爱的20xx届毕业生同学们: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你们晒自己的毕业清单,你们有的要在毕业前再去奋战了无数夜晚的新图独坐一会,有的想第一次到学弟学妹的宿舍区吼一次离歌,有的想在离开前向那个倾慕了四年的她(他)表白一次„„你们的毕业清单,有温暖也有疯狂,承载着你们对这所大学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的全部情感。但是你们可能不曾想到,我也为自己列了一份专属于你们的毕业季清单,这里面有在校园的各个景点与你们的合照、也有参加你们的毕业答辩,还有在vos晚会上与你们一起合唱„„此时此刻,我要履行这份清单的最后一项,那就是在今天这个隆重的场合庆祝你们毕业,并和你们一起感谢无私养育你们的父母、辛勤培育你们的师长以及所有帮助过你们的人,现在我提议全体毕业生起立,向你们最应该感谢的人也向你们自己献上最热烈的掌声!

四年一瞬,大学生活有精彩,也有遗憾。可能就差那么一点儿,你们飞车穿越梅花桩的神功也就练成了;可能就差那么一点儿,三餐就可以和你们一起毕业了;可能就差那么一点儿,你们就可以畅游致远游泳馆了。好在毕业之时同德湖的荷花盛开了;好在离别之际菁菁堂的世界杯开战了;好在“晚安世博”中“小水滴”辛勤奉献的身影、“巅峰对决”中为母校争光的矫健身姿、军训时“脚痛大学”痛并快乐着的回忆,已经被你们永远定格了。 当离别的愁绪交集着美好杂陈于心,这一次也许就更难说再见了:难别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的师长;难别卧谈了四年即将各奔东西的室友,难别夜归时责备你却更关切你的阿姨,难别四年的成长岁月,难别你们共同的f10!

同学们,大学毕业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今天,站在这个里程碑前,你们是否问过自己这四年里有哪些刻骨铭心的变化?是否问过自己对生命、对真理、对理想又有了怎样的理解?面对未来,你们又该拥有些什么去照亮前行的道路?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三段“穿越时空”的对话,但愿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能引发你们的思考,更能启迪你们的人生。 “20xx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许许多多的游子赶回灾区的家园寻找难以割舍的亲人„„”这是纪录片《北川一日》的开始。这段故事的主人公李安民是交大建筑系06级的一名学生。他在悼念父亲的诗词中洒泪写下“二十年来空饮痛,云漫漫,路茫茫,叩问苍穹,何寄儿女伤?”这是他与父亲生死两隔的对话,他又用一次次重返灾区的行动回答了自己。第一次他是千里寻父的儿子,第二次他是给灾区孩子带去欢乐的大哥哥,第三次他是保护羌族建筑的志愿者„„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灾后重建者。在校长奖的评委席上,我们把票投给了他。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大男孩在悲痛中的成长,从爱自己、爱亲人、到爱身边更多的人,这是一份从逆境中崛起的爱的力量,这是我要与你们分享的人文情怀的第一层含义,一种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你们自发创办“临终关怀”协会,你们为农民工兄弟网上购买火车票,你们为学校里的修车师傅补拍婚纱照,你们为天使路上的鹭鸟迁移召开听证会„„这些微小而又闪光的点滴,让我看到了你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让我看到了你们从内心升腾出的那份质朴的大爱,这也是你们在过去四年中,从这所大学获得的最宝贵财富!

在交大校园里,有两座特别的图书馆,一座是钱学森图书馆,一座是将要开放的李政道图书馆,它们犹如隔空相望的两个巨人在对话。钱先生在他提出的“大成智慧”中说,“一个理性的时代会在人类的进步发展中产生,在这个时代中,不仅是存在决定意识,而且人类的高尚思想追求将影响世界。”李先生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两位科学巨匠的共鸣,不仅是他们对探求真理的真知灼见,更是理性价值追求的闪光,其核心是要有一个理性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致力于探究自然万物运动之规律和社会发展面临之问题,为全人类谋求福祉。这也是我要与你们分享的人文情怀的第二层含义,一种价值追求中的理性回归。在云南大理,有一位年过花甲的教授,带领着一群交大人,用十三年的坚守换来了洱海的一泓清水;在四川锦屏山,有一群交大人,在埋深2500米的山洞里,孜孜以求,探索暗物质的奥秘;在大洋深处,凝聚着交大智慧的无人探测器,不断突破极限,探寻未知的海底世界,他们用超越自身、面向全人类的理性价值追求,诠释着交大人的科学追求与人文情怀,肩负起对社会和人类的责任。同学们,在你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相信你们也会始终怀揣着这份理性的价值追求,从知识的探究走向灵魂的自由、创造的高峰,走向自我的超越!

今天之后,大家将有一个新的身份,叫做“交大校友”。接下来我要与大家分享两位校友跨越百年的“对话”。走进华联的“曦潮书店”,你会在显眼处看到一本书,名叫《西潮》。书的是1920xx年考入南洋公学的校友、著名教育家蒋梦麟,他试图通过描绘时代的变迁,启发世人对自身文化道路的思考。向我推荐这本书的女孩是这个书店的创办人,一位20xx年毕业于化学化工学院的年轻校友,赵忆嘉。今年初,在闵行校区“学人”书店即将关闭之际,她放弃了北京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到母校创办“曦潮”书店。在实体书店艰难生存的当下,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和不认同,忆嘉坦然地说,她不想让母校成为一所“没有书店的大学”,更希望曦潮能给交大人带来一个如晨曦般澄明、静醒的空间。我想,这源于对交大人文情怀的坚守,更源于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执着。“曦潮”是一面镜子,映衬着百年交大的人文底蕴;“曦潮”是一颗火种,引燃了交大人的激情与梦想;“曦潮”更是一个磁场,凝结着交大人的人文力量。梦麟先生曾说“理想、希望、意志是决定人一生枯荣的最重要因素。”在这不足百平米的空间里,两位相隔百年的校友用文化守望者的姿态诠释着人生的意义。在时光的大潮里,你们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选择独立、清醒、真诚地活着?我希望你们今后要经常做这样的反思。我知道你们爱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我也知道你们都爱唱五月天的《倔强》,“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我如果对自己妥协、如果对自己说谎,即使别人原谅,我也不能原谅。”这是你们唱给现在的青春无悔,也是唱给未来的初心不改!我愿你们在岁月的磨砺中一直能有这份纯粹和坚韧,做仰望星空的思想者,做脚踏实地的实践者,拥有一个丰富、自由、高贵的灵魂,这是我所理解的人文情怀的最深层次含义,对信仰的坚守与执著。

这是三段关于生命、思想和灵魂的对话,也是关于爱、理性与信仰的对话。今天,当你们跨出交大校门之际,我想说,人文情怀不仅仅是你们研读过的文、史、哲,更是你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对真理的探索与追求,对梦想的执着与超越!

时间没有回放键,但是美好会永远定格。青青校树,萋萋庭草,四载求学,晨昏欢笑;思源风景旖旎,菁菁时光流长。“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送别》的歌声响起,你们也即将离开母校,各赴前程。大器之才,不仅要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与弘扬,更要有人文情怀之涵养与修为。愿你们用大爱去点亮希望,用理性去探究未知;用信仰去引领时代,让人文之光照亮你们的未来!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十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各位嘉宾,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刚才,教师和学生合唱团演唱了《燕园情》,这首歌虽然还不是我们正式的校歌,但这么多年来,它的旋律、它的歌词、它所包含的深厚感情以及北大人以四海为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已经深深刻在了我们的心中。在座每一位北大同学的本科生活,都是由《燕园情》开始的,今天在这里,也将以《燕园情》画上一个休止符。

四年前,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你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燕园,开始了在北大的求学生涯。那时,你们在一体的操场上第一次学唱《燕园情》;而今天,在同样悠扬的歌声里,你们就要带着在北大收获的知识、友情以及爱情,带着一生一世的北大印记,走向天南海北。前段时间,我们的一张本科毕业生合影在网络上“走红”,这张一个人的“合影”来自元培学院的薛逸凡同学,她所在的古生物学专业,或许是中国唯一的只有一个学生的专业。很多网友赞她为“女汉子”,纷纷留言——“一个人的寂寞谁懂?”,“专业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占了”……其实,无论什么专业,寂寞也好,热闹也罢,作为校长和老师,只要你们学有所成,只要你们快乐成长,就是我们内心最大的满足。20xx届毕业的全体本科生同学们,祝贺你们!

同学们,大学时光匆匆而过,以至于身为“90后”的你们都开始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是的,对一个始终在奋斗、始终在攀登的年轻人来说,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四年光阴转瞬间就流走了。我想,这四年的时间,已经凝结成了你们在无数次“刷夜”苦读之后的哲思与明辨,凝结成了你们在国际交流舞台上闪光的才华与自信的气度,也已经变成了悄悄爬上父母和师长双鬓的缕缕白发。当你们在回忆过往,追问青春的意义时,我希望,大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默默哺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师长以及四年来相互关爱、相互扶助的“小伙伴”们说一声——“谢谢!”正是他们时时在你的左右,你的人生才拥有了如此精彩!今天,请把掌声献给他们!

此时此刻,站在这个讲台上,我的心情也很不平静,愿意与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时间印记。我和我的同龄人,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成长起来的,虽然历经波折,却也幸运地搭上了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时代列车。1978年我上大学的时候,人们还在讨论收音机和电视对未来教育的影响。而现在,我也同你们一样,经常看看bbs和微博,也试图用微信与朋友们交流。时至今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拉近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相信就在此刻,你们当中有不少人正通过微博、微信将毕业的体悟和感恩的心情传递给千里之外的亲友。这在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都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同学们,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包括我们所身处的燕园,每天也都在发生着许多细微但深刻的变化。我们的北大,正变得更加国际化、更具包容性,也更充满了创新的活力。这一切的变化,是所有的北大人,包括在座各位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那么,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北大人应如何作为?我们除了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时代的潮流,更需要坚守什么?哪些东西需要不断变化,而哪些东西又亘古不变?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今年5月4日,来到北大,与我们共度校庆和五四青年节。在师生座谈会上,给大学生算了一笔“人生账”:“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

同学们,指明的这笔“人生账”,不就是摆在你们面前的历史“际遇”和“机缘”么!还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为喻,勉励青年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五四运动的先驱、北大校友罗家伦先生在《写给青年》一书的序言中谈到:“我们不能背着时代后退,我们也不能随着时代前滚,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巨轮,有意识的推动他,进向我们光辉的理想。”在五四时代,他们那一批“90后”通过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在改造国民性的基础上,重塑人的灵魂,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征程。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成为指引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发图强的精神灯塔,也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因子和思想资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变革时代,坚守核心价值观就是“务本”,将自己的人生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洪流,这就是最大的“道”。今天,中国正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北大人不应沉湎于以往作出的贡献,而要参与到人类文明的和谐与共同发展之中。希望在座的诸位同学,将来能够代表我们这个国家,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面对纷纭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如何实现“小我”与“大我”的协同进步?是被社会的惯性所牵引,还是追随自己内心的召唤?是选择安逸的生活,还是选择奉献和付出的人生?在面临严峻的现实时,是选择放弃,还是义无返顾地前行?是做愤世嫉俗者,还是积极的建设者?在此,我对大家有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坚守“砥砺德行,立己立人”的道德追求。宋代理学家杨时曾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无论什么时代,砥砺德行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只有个人的德行修养立得住,才能推己及人,影响和教化别人。“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坚守本心,德行高尚的前辈,他们的坚守让我们在时代波澜中看到了北大人默默担当的身影,感受到了北大人浓郁沉淀的家国情怀。这其中,第三届“蔡元培奖”获得者,医学部教授彭瑞骢先生便是典型代表。彭瑞骢先生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40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成长于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的时代,彭先生较早便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1947年,他与方亮教授、王光超教授等人在北京公主坟附近的什坊院村办起了保健院,组织北医师生轮流为附近农民义诊。在这段实践中,彭先生目睹了农民饱受病痛之苦和贫困的折磨,坚定了为大多数人服务的理念。从医70多年,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先生都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彭老曾这样寄语医学生:“‘无德不医’。学校只能教育你认识是非,但是社会太复杂了。你要是想拿学医当敲门砖去赚钱的话,那就别来学医,此路不通。”彭老甘受清贫,默默奉献,正是老一辈北大人毕生坚守的群体特质的生动写照。希望这种高尚的道德追求能够在你们身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二是希望大家坚守“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平和心态。今年3月,我在学工部举办的“教授茶座”活动中与一些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在座谈中,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是生涯规划。物理学院一位同学说,学物理、做科研压力很大,需要牺牲很多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坚持。我告诉他,北大人做什么都可以做得很出色,但要做好任何事,都需要一个基本素质——那就是忍耐。今天在这里,我还想跟大家分享哲学系汤一介先生治学的例子。作为老一辈哲学家,编纂一部能够挖掘传统文化的真精神、呈现中国儒学源流的《儒藏》,是汤先生长期以来的愿望。20xx年,经过反复论证,汤先生将编纂《儒藏》的设想提交学校和教育部并得以正式立项。这一年,76岁高龄的汤先生受命成为《儒藏》工程首席专家。《儒藏》工程是一项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性国家文化工程,也是一项迄今为止人文社科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工程。《儒藏》“精华编”收入中外儒家典籍650余种,约计2.6亿字;而“大全编”则收入儒家经典著作3000余种,约10亿字;此外还将编纂著录两万余部“儒家经典文献总目”。面对这项浩如烟海又繁琐庞杂的巨大工程,已是耄耋之年的汤一介先生义无反顾。他说:“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来配合。今天,我们编纂《儒藏》可以说正在实现着400多年来中国学者、也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儒藏》编好,将儒家文化瑰宝系统全面地收藏,成为全世界最权威的范本,之后一百年内不会有人超过。”汤先生秉持着这样的赤忱之心,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仍然不遗余力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值得大家用心学习。

三是希望大家坚守“宠辱不惊,自信自励”的人生哲学。随着人生阶段的转变,你们将迎来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多元的世界。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同学们可能一时会有些疑惑、彷徨和失落。这是正常的。但我希望,你们在偶尔“吐槽”之余,勇做积极的建设者,化难为易、化压力为动力、化自卑自满为自信自励,宠辱不惊,处之泰然。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先生在北大演讲时说:“今天很多年轻人抱怨这不对、那不对的东西,可能正是我们可以发展的机会。与其抱怨,不如把它变成现实。”改变别人也许很难,但改变自己只需要坚持。我校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也讲过一段很有启迪性的话:“我们昨天的理想,决定了中国今日社会的现实。如果你们今天对现实不满,那么你们的理想就是祖国的未来。我希望这未来不是更堕落,而是更美好。”美好的未来就掌握在各位自己手中,希望大家不畏难、多历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完善自我,抵达“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人生新境界。

同学们,时代在变,北大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不会改变,“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不会改变,“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胸怀不会改变,“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不会改变,“常为新”的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不会改变!这些带有“北大印记”的精神特质,应当就是我们在大变革时代永远不变的坚守。

同学们,我一直认为,北大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个北大人的人生也是不可复制的。希望大家永远不要被喧嚣、浮躁所迷惑,请勇敢地做你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独一无二的北大人。

从今天开始,我相信,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所有的道路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那就是北大,这里是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无论时代如何变革,植根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燕园情”将始终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这是永远割不断的!

最后,我想把自己思考和酝酿已久的一句话送给在座的各位同学,“一个人的一生,要有追求,要有方向。如果你能在年轻的时候确立自己的目标,你就会节省很多时间,走更少的弯路,你离自己梦想的距离就会更近,实现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同学们,依依惜别,再见珍重。母校永远祝福你们!祝愿你们乘风破浪,前程万里!

谢谢大家!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十六

同学们、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xx届学士学位授予典礼。在此,我代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委员和学校党委、行政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9613名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同学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始终关注并支持同学们刻苦学习的各位家长亲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丰收源于希望的种子,源于肥沃的土壤,源于辛勤的耕耘。回首大学四年时光,在座的同学们在川大这片求学净土上,挥洒了无数激情与汗水,深深留下了探索真知与追求真理的脚印。在你们大学四年中,你们亲历并参与了学校110周年校庆、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等重大活动,不仅深刻领悟了川大厚重历史积淀,更生动展现了川大人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你们亲身感受和面对了“5•12”汶川地震,你们第一时间自发地去抗震救灾第一线当志愿者,全面、全力、全程参与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用无私无畏的精神书写了中国力量,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诠释了川大的价值追求;你们,积极参与并真正受益于学校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四川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举措。你们作为首批从在校本科生中选拔培养“双特生”的尝试者,作为首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高质量、多样化”改革的参与者,真正实现了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同学们,四年来,你们不仅在学业和思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更共同见证了四川大学办学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之一。20xx年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制定出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机遇,制订并启动了指导学校未来5-20xx年发展的《四川大学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点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举措,构建完善了“三大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启动了“双特生”选拔培养,实施了“两阶段”、“三大类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改革和本科毕业论文“高质量、多样化”改革等举措,真正形成了具有川大特色的教育质量观、教育公平观、教育多样观和全面发展教育观。在此基础上,率先在全国高校中系统提出了确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全员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全方位服务”育人管理体系。同时,学校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可喜成绩:在你们大学的四年中,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从6个增加到10个;院士从9人增加到13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8人;学校科研总经费从7.5亿元增加到12.1亿元;新增国家科技三大奖6项。

特别是在本科教育教学方面,20xx年以来,我校国家精品课程增加了3门,总数达到28门;国家教学名师从5名增加到10名,国家教学成果奖增加8项,总数达到25项;成为全国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此外,各类学生获奖数从643项增加到1434项,特别是在第六届“挑战杯”竞赛中,我校学子获得金奖2项、银奖1项,金奖数和获奖数均居全国第一。同学们,这些成绩,是你们勤奋学习、勇创佳绩的体现,也是老师们辛勤培育的成果,更是学校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光辉夺目的篇章。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同学和老师们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过去的四年里,你们始终坚持梦想与奋斗同在,实现与超越并存。今天的毕业典礼,见证的不是学生生涯的结束,而是铸就未来辉煌的开始。作为同学们的师长,我衷心地期望,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你们当中,能够产生成就斐然的科学家,能够产生造福人类的政治家,能够产生独领风骚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但我最为期待的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才之前,真正成人。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理想。希望你们始终怀有爱国兴邦之志,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人生目标。只有有民族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的大学,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民族和国家负责任的学生;只有勇于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承担责任的学子,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社会精英。百余年来,四川大学始终坚持把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推动社会发展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并坚持把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使川大培养的每个学生有知识更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责任。同学们,希望你们无论今后走向哪里,都能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拥有“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气度,拥有“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情怀,甘于奉献,勇于付出,在投身国家发展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聪明才智,在实现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中书写美好人生。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道德。希望你们拥有保持宽厚平和之心,把虚心从善作为不断完善的人生境界。庄子曾经说过,“势为天子,未为贵也;穷为匹夫,未为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我们当中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名扬万里,但只要拥有一颗充满爱和付出的心灵,每个人都可以变得伟大。同学们,无论你们今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希望你们能够坚守最基本的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和做人的底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名利观,待人以诚、与人宽容、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让自己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获得真正的快乐。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坚持。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坚韧不弃之举,把拼搏进取作为追求卓越的人生信条。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是智商,最大的差别是坚持。一切成功都源于坚持。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每天都坚持、都朝奋斗的方向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比别人成功、比别人走得更远。偶有成功,决不是得意自满的资本,倘遇困境,也不是气馁绝望的理由。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会有鲜花,也必然会有荆棘,在挫折中成长会使人更聪明、更强壮。希望你们都能以豁达的心态直面高潮与低谷,以宽容的性情去对待失落和坎坷,永远都不要丧失信心,不要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打翻的牛奶上,在你们终有所获之前,千万不要停下寻觅的脚步。要相信,一旦通过逆境的考验,你们就会更加了解自己,就能获得更加强大的力量。

同学们,今天你们已经学有所成,即将满怀希望去开拓自己的锦绣前程。无论今后你们身处何地、从事任何工作,我们都期待你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更希望你们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同学们,人生就像故事,不在于多么漫长,而在于是否精彩。我相信,川大四年的学习生活,已经为你们成就精彩人生做好了良好铺垫,为你们实现凌云壮志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四川大学作为你们母校,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和支持你们的发展,这里将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是你们的精神家园。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展翅高飞的同时,能常回家看看,让母校与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分担失败的挫折。

同学们,我衷心地愿你们在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成功实现自我的理想与抱负,并以骄人的成绩,伴随祖国与母校,共赴辉煌!

最后,祝同学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谢谢大家!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十七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雄伟的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厦门大学20xx届毕业典礼,热烈欢送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毕业的7627位同学们,其中社会科学部的毕业生共2551位。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厦门大学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同学们即将扬帆起航去创造新的人生、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表示衷心的祝福!

厦门大学因海而生,伴海而长,是中国距离大海最近的一所大学。今年5月8日,我到广州参加厦门大学海洋科考船的下水典礼。当我看到香槟撞击船体,这艘经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投票决定命名为“嘉庚”号的美丽而雄伟的海洋科考船滑下船台缓缓入水,激起巨大浪花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十分的激动,泪水不由自主地在眼眶中打转。那一刻,我心情的激动不仅仅是看到这艘承载着数代厦大人梦想的海洋科考船顺利下水,更是因为从那一刻开始,这艘船将要开始她搏击风浪、冲跃险滩、克服万难去夺取胜利的艰苦而又辉煌的航程。我在心中默默地祝福她一帆风顺!

今天,我站在这雄伟的大会堂,参加在座各位的毕业典礼,欢送各位开始人生的远航,我的心情同样的激动。此时此刻,在座的各位在我的眼中就是即将出海远航的水手,我可以想象从今天开始,你们不可避免的将会遇到各种人生的风浪,要冲跃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险滩。不论你们选择了哪个行业、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也不论你们的工作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我想你们肯定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你们会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痛苦,但无论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我都由衷地期望你们就像是一个真正的水手一样,遇到狂风恶浪,不能心慌、不能害怕、不能退缩,更不能放弃,唯有咬紧牙关,站稳脚跟,与你们的伙伴们、朋友们、战友们一道,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奋力向前,去战胜狂风恶浪。只有这样才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在大海上航行的水手,与狂风恶浪相比较,更为可怕的是在茫茫大海上迷失了航向。用水手的语言来说,前面一种情形叫苦航,后面一种情形叫迷航。迷航的困难与挑战要胜过苦航。在上个月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大会上有个发言,十分精彩,充满哲理,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他说到,华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只有数十人年产值数百万的一个小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近20万员工年产值数千亿的跨国集团,成为世界通讯行业的排头兵、领头羊。华为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成功。但恰恰是在这巨大成功的面前,任正非说他迷航了,说华为上下都为这艘大船下一步要往哪里走,感到迷茫。任正非说华为前三十年的成功,最主要的秘诀是紧紧跟着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不断前行,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技术,学习他们的管理,学习他们的经验,学习他们的理念。在这样的一个阶段,华为不会迷失航向,只要紧紧跟着领航的巨轮往前走就行了。但现在,华为感到迷航了,因为前面没有人了,进入了无人区,不知道要跟谁走了,怎么办?华为上下经过认真的思考、激烈的讨论,达成了企业上下一致的一个理念,那就是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勇敢而坚定地向前行。这个方向是什么?就是创新,而且华为现在要做最最基础的原始创新。任正非说,华为今后几年每年投入研究与开发的经费要达到100-200亿美元,即1000亿人民币左右,而且还要逐年增长。华为现在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全世界选择智力资源最优最好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与创新研究院,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以色列等国家都设立了研究院,在中国的深圳、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也设有研究院,研发人员总数现有8万多人。厦门大学也在积极联合厦门市政府争取华为能在厦门设立一个研究院。

怎样走出迷航,任正非总裁的理念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去体会、去感悟。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航程中都有可能遇到迷航的挑战。当你感到人生迷茫的时候,同样不能害怕、不能慌张,更不能沮丧和消沉,而是要静下心、沉住气、冷静地思考,积极地寻找正确的航行方向。你可以把你的苦闷、把你的迷茫告诉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师长或你的同事,让他们帮助你,与你一道共同寻找你人生下一步正确的航向。我很喜欢现在流行的“定力”这两个字。同学们,当你们感觉迷航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定力,静下心来,放慢人生的脚步,找准正确的航向,再勇敢而坚定地前行。

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朋友们,我坚信在座的各位都是勇敢而又有智慧的水手,你们既有自己的个性、有独特的创造力,又具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懂得集体的力量;我坚信你们能够克服任何的艰难险阻,保持正确的航向,到达胜利的彼岸实现你们的人生理想。在这令人高兴而又令人惆怅的离别时刻,我最后还希望同学们能够牢牢记住的就是,你们是远航的水手,母校就是你们永远美丽而又温馨的一道港湾,当你们在远航中感到疲惫、感到迷茫、感到孤单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回到母校来,在这个温馨的港湾停一停、歇一歇,消除疲劳、赶走迷茫、加满油料、添足淡水再继续远航。母校是你们永远的人生港湾和精神家园! 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再见了!即将远航的水手们!我再次衷心地祝愿你们前程似锦、一帆风顺!

谢谢大家!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篇十八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要祝贺各位顺利完成学业,今天毕业了。还记得四年前在迎接你们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四年后有一个事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老师们都会变得更老,但是我们年轻学生会变得更加成熟。我这里说的“成熟”不是指那种丧失了纯真和热情的“左右逢缘”式的世故,而是指因智慧和知识的增长带来的冷静、理性和持重。或许,这才是毕业的真正含义。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所以我在这儿或许可以用我的经验来猜测一下大家现在的心情。

毕业,让你们对学校存有一份依恋,无论你在这里碰到的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毕业,也让你们对老师和同学,无论是你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无论是你们仰慕的还是有一些非议的,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毕业也会让你们兴奋不已,因为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然而,我更相信毕业后的“成熟”,会让你们在兴奋后对未来会心存忐忑、焦虑和隐忧,或许这就是金晓峰老师说的“伤感期”。

不知是哪位复旦学子留下的感言这样说道,“之于这所学校,我们只是沧海的一粟,而它的烙印却常相陪伴我们去到更多、更远的地方……”他(或她)用文字表达了对学校的依恋,但把自己的忧虑放进了省略号里。实际上,所有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焦虑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开始对自己和这个社会都有所期许。美国心理学家在《少有人走过的路》这本书中写道:“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对一名知识分子而言,更是如此。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就像刚才阿拉法特·居来提同学所说的,你们已经成为一名知识分子。因为有人认为知识分子这个称号跟受教育的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我认为复旦人应当努力成为一名知识分子,因为社会对我们有这样的期待。所以我觉得,你们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来自于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以及来自于你们想要维护知识分子尊严性的考虑。

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我觉得你必须对这个国家和社会负责、担当。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意味着社会对你,你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当然应该用所学来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为社会提供各种必要的具体的知识或者是精神文化产品。但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在社会狂热的时候保持着清醒,在社会失范的时候对大家提出警醒。毕业后,你们会接触一些新的现象或者各种各样新的观念,有好的也有坏的。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会经历处处碰壁的窘境,无非这个碰壁有大有小,甚至于你们中有一些人可能会被这种碰壁或者困难所暂时性地击跨,然后产生很大的挫败感。由此,你就会对这个社会产生种种质疑。如果你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只是采用一种漠然麻木的态度去面对,或者反过来只是采用一种非常偏激或者冒进的方法去处理,都不可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好在复旦大学是一所开放的大学、包容的大学,学校竭尽所能为大家创造了接触广阔世界的机会,搭建了各种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你们可以在书院里面接触到不同的专业,不同理想的同学,你们可以在海外交流当中培养你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经过复旦的训练,现在的你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且初步习得了担当的这种能力,这就是复旦留给你们所特有的印记。

我想强调的是,责任不是空洞的。它是具体的,包括对自己、对家人。首先,是对家人的责任。刚才蔡彤先生分享了他和汪新芽女士的夫妻恩爱,以及他们为这个社会作出的贡献。责任是一种感恩,包括你对朋友、对陌生人,也许是一个普通的路人,或者其他你从来没有面对过的事情,乃至对整个国家、民族或者整个人类,所负有的大大小小的责任。我们不要以为一谈责任就是一件大事。不,很小的事情也是责任。一个人对责任的认定和履行实际上出自他的信仰和追求。作为知识分子,我们不能做一个冷眼旁观的批判者,更不能成为随意的解构者,而应当是负责任、有担当而又务实的建构者。这应当是复旦人的一种基本气质。

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还意味着必须坚持理性,并且依理而行。理性对知识分子来说,是最最基本的。知识分子作为这个社会最敏感的成员,乃至作为社会的良知,在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大众苦难等等的重大问题上,理应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这个声音必须是理性、清醒、有说服力的,尽管在说的时候可以声情并茂,但是绝不可简单的情绪化。至少我相信,讨论一些重大问题的时候,从学理出发的研究和批判虽然不像某些言论那样高调,但是它具有更大的力量,那就是理性的力量。我相信经过复旦的多年训练,大家已经养成了一些基本的学术习惯,也就是说尊重事实的态度,缜密的思维习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大家不要随着毕业就把这种训练扔到脑后。将来,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这些训练对大家永远是有益的。

我也认为复旦校歌里所唱到的思想自由,就应该是一种自由理性,守护自由理性就是守护人类的文明和尊严,就是守护人类的真善美,守护人类的正义、良知、自律和真情,包括家庭的情意,夫妻的情意。知识分子应该是理性思维的楷模,守护理性就是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守护理性就是来创造一个大家都讲道理的社会环境。

知识分子要守护你的尊严,意味着你一定要进行独立思考。知识分子在本质上不是一个职业性的阶层,而是一个精神性的群体。知识分子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关怀。知识分子本着自己的道德良知和学术良知,怀揣着心中不灭的理想和信念,独立思考,对社会发声,对面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无论是文化思想、科学技术,还是社会政治方面的——提出思想和解决方案。说到独立思考,它首先来自于独立的精神,体现在用自己的理性去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人行亦行。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要求我们不是一味的抱怨这个社会或者是身边的环境。我常说每一个个体都是构成这个环境的一分子,对于所有的他人来讲,你就是这个环境的一部分。所以这个社会的好坏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只有大家都保持独立的人格,用独立自由的理性精神进行思考,那么社会环境才能够不断的进步。相反,如果你对权势进行依附,对财富过度迷恋,对意识形态过度偏执,都会丧失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这样社会的发展就会丧失方向,就会失范。因此我们说知识分子能不能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学术和艺术独立的价值,守护自由理性的精神,维系着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存亡。所以只有坚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我们才能够真正来赢得我们应有的尊严。

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还要各位有道德自律和道德的勇气。知识分子有两种存在,一种是作为知性的存在,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是作为德性的存在。知识分子是一个知识人,当然首先是作为一个知性的存在,但它的更重要的德性的存在,对这个社会的影响会更大。道德从来就不仅仅是话语,而更是一种实践伦理;它不是高谈阔论的对象,是一种坚持正义的勇气。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知识阶级是不顾利害的,如果想到种种利害,那么他就是那种假冒的知识阶级。我认为鲁迅所说的不顾利害就是勇于坚守公平和正义的立场,而不为利益或者权势所左右,这才是作为一名真正知识分子应该有的品格,也是他们应该被称为社会的良心的理由。因此,道德的自律和勇气就成为知识分子的又一个鲜明的品质。

自律和责任是相伴而生的,自律和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密切相联。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必须知道,选择自律当然是在对自己负责,但同时也为他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每一个人都不自律,肆意妄为,那么这个环境就会得到破坏,最后就会导致霍布斯所说的丛林状态,那么在这个状态下,丛林法则就会大行其道,这是非常恐怖的。那时候,人人焦虑,人人自危,人人失望。因此,日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有过这样的论述,出人头地,追求成功可以;想过一个潇洒多彩的人生,也可以;但是那都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人生的目的是在于塑造高尚的人格。自律还与每个人心中的人生价值有关。从古到今有那么多的名人名家写了那么多的著作,那么多的思想家、哲学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所以或许我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够或者永远也不能够弄明白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希望究竟想过怎样一种生活。这一点,即使我到了这样的年龄,这个问题有时还是会困扰我。但是我们应该至少明白,要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律而不堕落,拒绝与社会的污浊同流合污;不要工于心计、明哲保身,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问,或者对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追求。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一句简单的话,爱因斯坦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但是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说到这里我常常有一种担忧,如果连知识精英都为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堕落,并且慢慢成为一种风气,那么这个社会是真的有病了。因此,我认为道德的自律和勇气是我们守护作为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的最后的底线。说到底,知识分子何为?知识分子就是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这个社会也变得更加美好,而首先当然要让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和心灵变得更美好。总之,知识分子的职责是守护人类的基本精神价值,努力使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首先要努力做到的是我们守护并且维持我们作为知识分子应该有的尊严,而这个尊严是靠我们的行为和态度来赢得的。

最后我想说一下复旦的校训,校训告诉我们,“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我的解读是,在我们心灵成长的不同阶段,要读一些不同的原典,这就是“博学”;要为心灵和精神而阅读,在阅读当中生活,把阅读当成一种生命状态和习惯,这就是“笃志”;读书要细,首先需要对文本进行精读,此为“切问”;知识分子应当心有隐忧,心存焦虑,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这就是我们校训当中所说的“近思”。我想校训不仅仅是在校内受用,而是使每一个复旦人,包括毕业生,包括我们的校友,使每一个复旦人的终生受用。在这点上,我想跟大家一起共勉,遵守我们的校训。

【最新大学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讲话心得(十八篇)】相关文章:

1.最新九月幼儿园国旗下讲话稿老师,国旗下老师讲话稿(优质10篇)(完整文档)

2.2024年度在市年轻干部座谈会上讲话(2024年)

3.2024年在全县交通工作会议上讲话(2024年)

4.2024年在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讲话(全文完整)

5.2024年度某市市委书记在读书班开班式上讲话(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