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驰范文网!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3篇

时间:2022-08-24 14:00:03 来源:文池范文网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3篇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篇1

  一、背景介绍

  (一)基本资料

  服务社区:xx社区

  地址:xx市x区x街道xx社区

  服务机构:xx市x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二)社区背景资料

  1、xx社区概况

  xx社区成立于x年1月,辖区位于x街道西南片 区,在深盐路以北、盐排高速公路以西位置,由深盐路、盐排 高速公路及xx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围合而成。社区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约12000人(其中户籍 5300 人、非户籍6700人)。现有xx居等9个住宅小区;有xx外国语学校高中部、x高级中学、云海学校、xx赛马会颐康院、x港自来水厂、东部公交交换总站、中海半山幼儿园等8家较大型企事业单位。

  2、小区党建基本情况

  xx社区党委现有党员72 名,下辖9个党支部。分别是:xx社区工作站党支部、xx社区联合(老年人协会)党支部及7个小区党支部(金山碧海、三洲田畔山庭苑、蓝山雅园、 梧桐春晓、xx居、半山溪谷、御景台),工作覆盖 100%。

  二、需求分析

  (一)政策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深入贯彻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x区下发了一系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相关规定,x街道也做出了创建特色社区的要求。

  从国家到地方,基层治理、服务居民、走好“最后一公里”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工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原则,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运用社会工作服务专业手法改善民生,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正向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 的社会治理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和部署。x 街道积极探索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模式,靶向聚焦居民小区 这一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基础单元,按照《x区小区党建试 点工作指引(试行)》,选取xx社区试点并全面推进小区 党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抓手,紧紧围绕思想引 领和协商议事两个关键领域,着力实现“生活圈”“服务圈”“管理圈”三个维度融合,系统推进聚集资源、锻造队伍、 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四项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 良性循环,在固本强基夯实小区治理根基、党建领航提升小 区治理水平方面走出新路子,取得新成效,小区居民的获得 感、幸福感得到持续提升。

  (二)需求分析

  1、社区内交通拥堵,需改善;社区文化生活单调,活动场地少,闲暇生活活动内容不丰富;居民之间连接较为薄弱,需加强社区融合。

  2、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活力和机制不足,尚未形成有效合力;

  3、小区赋能机制还没做深做实,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4、小区党员活力尚未有效激发,为民服务工作未能长期有效开展。需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作用,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三)资源分析

  1、社区党委重视基层党建和民生服务,为项目提供了必要的辖区资源和人力资源支持以及场地支持。

  2、民生微实事作为助推民生服务的重要抓手为项目提供了必备的经费保障。

  (四)介入思路

  开设社区学校,探索党建促N+服务模式(x年)→成立物理联盟,“一核三委”(x年)→小区党支部全覆盖(x-x年)→定向赋能找“头雁”→居民自主“治”→多方聚力“管”→构建小区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模式(x年)→夯实红色驿站,打造坚实堡垒(2022年)。

  (五)理论与方法

  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以社区营造为理论模型,充分发挥、利用社区“人、文、地、景、产”进行社区营造,针对不同种类的社区议题,孵化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区团体,推动系统化服务形成,保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社工服务的使能者、教育者和中介者的角色。

  在社区党委的带动下,以优势视角贯理论穿于整个小区党建工作,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小区的优势和资源,定向赋能各小区支部,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专业社工服务协助者的角色。

  三、服务目标

  1、x年从社区营造入手,引导社区党建与居民参与相结合,为后期小区党建打下群众基础;

  2、x年-x年从优势视角出发,定向赋能,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深化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

  四、服务实施

  (一)服务计划

  x年:社会工作视角下构建社区“党建促N+模式”,引导社区营造中的党建与居民参与相结合

  1、党带邻里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由社区党委牵头,社会工作者创办了“学生第二课堂”“社区银龄学社”“社区家庭学校”等三个学习课堂,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兴趣培养等教育培训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丰富社区居民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针对老人较多的特点,开展了“老有所学”计划,发挥社区老干部、老党员带头作用,广泛发动社区老年人和老年志愿者,积极开展各类文艺、文化、体育、健康、养身等课堂,丰富老年人日常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健康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

  2、党添邻里乐,丰富居民业余生活。

  社会工作者统筹利用各方资源,特色化开展节日庆典活动,多元化开展社区邻里文化节、社区艺术节活动,常态化开展社区趣味运动会、社区棋牌、书画比赛、家庭才艺大PK、美食分享会、社区书画作品展等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推进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社会工作者针对辖区儿童青少年群体庞大的特点,周一至周五开展暑期夏令营或寒假科教月,周末开展亲子家庭活动,减轻家庭假期照顾小孩的压力。

  3、党增邻里情,构建新时代“熟人社会”。

  xx多数都是新入住的居民,彼此之间的连接较为薄弱。为此,社会工作者建议社区党委通过党员居民结对帮扶、社工义工亲情陪伴等形式,组织开展党员邻里关爱送温暖活动,为社区老年人、复退军人、优抚、残疾人、单亲家庭、独居家庭、低保家庭、重大疾病等弱势群体提供主动关爱、精准关爱,为弱势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社区党委在全街道率先成立社区邻里互助会,社会工作者定期举办社区茶话会,以“亲情友情邻里情”为主线,开辟心灵驿站、幸福中转站、艺术治疗工作坊等活动场所,开展暑期课堂、单身派对、妈妈帮、老年之友等主题活动,帮助居民处理好邻里、夫妻和婆媳关系,消除邻里间“门与门相对,心与心相离”的疏离感,构建“相识、相知、相亲、相聚”的新型邻里关系,拉近了居民彼此之间的联系,社区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日益增强。

  x年-x年: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深化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服务

  1、小区党支部成立后,虽已确定了“主心骨”作用,但工作还没做深做实,尤其是小区党员的活力还没有效激发出来,居民认可度、满意度还没有提升。

  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党群共建活动,有利于提升居民群众的参与性和认可度;通过党员认领“居民微心愿”活动,有利于激发党员活力,有利于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资源和力量,更有利于保证活动和服务纵深推进实施。

  2、小区党支部成立后,如何以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如何推动小区治理能力提升?

  诸如此类的问题亟待改善和提升,通过“xx治理学堂”平台,根据各小区党支部需求,遵循“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加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推动形成小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工作局面。

  3、社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等成效初显,但作为试点创新项目,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加上社区现有党建力量有限,未能有效突破现有瓶颈,亟需专业资质的第三方予以补强。

  (二)服务内容

  x年围绕“构建党建促N+模式”,推动“新社区、新邻里、新生活”建设,培养“好邻居”、“好长者”、“好少年”,以“红”为魂,以“好”为形开展系列化、项目化服务10个,其中党建服务项目2个,各领域服务项目8个,大力夯实群众基础。

  众所周知,小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做实小区党建是打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重要手段。面对复杂多样、矛盾频发的居住小区,如何走好小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之路,实现社区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成为城市基层党建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以上难题,在x年扎实群众基础之后,x-x年,xx社区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共筑共享美丽家园”的工作思路,坚持将党的战斗堡垒直接建在居住小区之中,引进第三方力量(党代表、人大代表、社会组织、社工、党员及志愿者等),引入民生微实事资金,项目化全面推进小区党建试点工作创新:

  1、固本强基、定向赋能,夯实小区治理根基。

  (1)小区支部“固本强基”。在条件成熟的小区成立小区党支部,参考社工常用的的服务遴选方式,从小区党员中遴选能力突出、热心负责的同志担任支部书记或委员,筑牢组织堡垒,树立小区治理“主心骨”。

  (2)小区党建“定向赋能”。社区党委牵头,社工协助召集各支部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协商制定清单化小区党支部职能职责和工作指引,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实操手册。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设“xx治理学堂”,邀请小区党员、群众、业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一起参加,打造特色党建品牌,累计开展4期,有效提升了党建引领各方参与小区治理的综合能力。街道挂职领导和社区书记累计定向走访小区13次,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交流,现场问政点评近期小区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向赋能小区党建。

  (3)小区党员“亮身份、树典范”。社区党委牵头建立在职党员回居住小区党支部报到制度,摸底排查出203名小区党员。社工在社区各类微信群、公众号进行线上动员,社区公园、广场、小区空地开展线下宣传。鼓励党员“回家”亮身份,营造“党员双报道、为民解难题”的良好氛围。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小区党员带头,小区居民切身感受到了小区党支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架起了党同小区居民的“连心桥”,累计84名党员向小区党支部报到,共征集认领小区居民“微心愿”“急需求”15 件并实现。

  2、以小区党建为引领,创新小区治理模式。

  (1)支部领航“聚”。

  xx社区坚持以小区党建为引领,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间办公室,牵头成立“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形成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和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三者协同的“一核三委”小区治理新模式。建立小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由各小区党支部书记轮流担任发起人,发掘其能力及优势,充分鼓励及赋权,组织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和社会组织等相关代表参加,已焦点小组、世界咖啡馆、社区漫步等形式开展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了噪音扰民、学校路段安全隐患等3个小区老大难问题。

  找准头雁,着力高起点育团队。把实施“头雁”工程放到小区党建的关键位置,坚持高标准选人、育人和用人,强化高质量推进小区党建的人才保障。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及党建经验丰富社会组织手把手辅导他们从党建工作“门外人”迈向行家里手。

  (2)居民自主“治”。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让其讨论研究并指导小区业委会规范运作;社区送出法律讲解、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大礼包”,社工开展法治活动进社区服务,加强对居民法制宣传教育,提升业主依法治理、依法维权的意识;通过小区党支部常态走访社区和设立“服务信箱”等方式,了解居民所需,排查矛盾隐患,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协调解决涉及业主切身利益的问题,使小区居民事有地说、难有人帮、怨有人解。

  社工积极以建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为抓手,发挥邻里文化节等载体作用,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引导,推动互谅互助理念和志愿服务精神广泛传播,党员志愿者数量比上一年前增长 17%。

  (3)多方聚力“管”。由小区党支部穿针引线,整合平安易站、街道下驻社区调解资源等,号召社区各类社会组织,发动小区业主力量,发挥专业特长,共同投入美好家园建设。由小区党支部牵头,社工协助,孵化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由党员志愿者率先示范积极引导小区人大代表、机关干部、老党员、贤达人士发挥所长,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对于小区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小区党支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进小区接访,动员居民借助“x民意通”反映解决。共计处理居民矛盾纠纷16宗次,民意诉求50件,共有310人次党员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64 场次。

  3、发挥社会工作特长,服务中统筹资源,焕发治理动力。

  坚持服务就是资源的理念。在协助相关主体落实工作、服务居民中获得认同。一是主动对接职能部门,利用职能部门投入基层的资源,更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实现互促共赢。例如,将环保宣传用品作为小区儿童环保知识竞赛奖品;组织xx居小区党支部与街道机关六支部结对共建,在小区举办安全急救培训等等。二是从业主中发现、培养和推荐达人能人热心人,以兴趣为纽带,组建技能、文化、兴趣等居民组织,安排党员跟踪联络,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对接服务小区居民需求。三是帮助居民获得价值认同、挖掘资源。创新居民参与方式,定期整理问题清单,以“微心愿”等方式及时发布,方便小区有专长或资源的居民提供帮助。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居民议事会20余场,使业主在参与小区治理和服务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四是激励中激发团队活力。收集整理小区党支部的工作场景记录,在联席会中以视频、图册、上墙等方式,展示和激励各小区党支部。结合传统节日和庆典安排,组织各小区党支部选送节目、作品,同台展演、竞争。推选成绩突出的小区党支部和党务工作者评先评优,向工作突出的党员家属、志愿者送呈感谢函。

  五、评估总结

  (一)服务成效评估

  1、以党建引领,推进居民参与社区营造

  一是推动社区营造纳入基层治理。前期进行的社区营造活动,主要是由外部力量推动,具体来说是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由社会组织和机构以项目化的方式所开展的。由于社区营造属于新事物,前期的这种由外向内的推进方式是有合理性的。xx社区内发性的特点及社区本身应具备进行营造的动力。

  党委采纳社会工作者建议,将社区营造纳入社区基层治理当中,意味着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给社区营造一席之地,可以稳定地、长期地将这种模式推行下去,融入到基层社区的建设。在党群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设置专门办公室,有社会工作者监管并负责进行社会组织孵化,于是社会工作者将社会组织及专业人士吸纳进来。这可以从制度上保证社区营造能够持续、长久地开展下去,也就是对其身份进行“合法化”。这也为居民的参与提供了制度上的平台保证。

  二是分类别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在社区当中,不同类别的居民群体在参与动力以及动力水平上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在居民参与的动力上分门别类,扬长避短。对资源的使用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

  通过分析社区居民职业、交往水平、婚姻、是否有子女等因素与社区营造的参与动力的显著相关性。x年在社会工作者的建议与合作下,社区党委委托社区服务站开展了16余万元社区党建服务项目2个;在社会工作者团队的指导与帮助下,社会组织成功创投并开展了60余万元,4大类群体服务项目8个。x-x年寻找有能力的第三方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开展40余万元社区党建项目3个。科学合理地进行营造规划,安排相应的活动,提高社区营造的水平。

  如红色文化服务。一是培育“红色文化”的基因传承:建立一支20-30人的专业的文艺队伍;二是酝酿“红色文化”的社区环境:开展一系列专业的文艺培训90余场;三是打造“红色文化”的精品力作:创造15个文艺作品,包含歌唱、舞蹈、舞台剧等多种形式。在社区举办“我从红色中走来”——庆祝建国70周年等文艺演出;参与社区、街道、区、市各级的展演、比赛,将“红色文化”通过xx社区艺术团队进行宣扬。

  如老年人服务。一是以社区老党员、老退伍军人为引领力量,使党的光辉思想在社区中得到传承和发扬为目的,组织骨干成员,定期开展座谈会,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重要思想等,观看影视资料,促进交流,感受党的光辉岁月;组织老党员、老退伍军人,定期在党建书吧开展读书沙龙,感受新中国的美好。二是以社区老年人发挥光热,参与社区活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的,开展二个国画、衍纸系列学习班活动,创作“红色文化”作品,让红色思想和正能量传递到社区和家庭,为老协进行文艺团体孵化、举办集体生日会、开展荔枝节活动、纪念毛主席诞辰127周年活动等。

  如志愿者服务。针对社区志愿者服务领域开展专业的志愿者培训、宣传招募、素质拓展、服务实施策划督导等100余场,志愿者队伍从69人壮大至224人,从一支服务队发展为各领域小分队4支。弘扬宣传志愿服务正能量、推动社区志愿者队伍规范化管理及能力提升,引导和带领社区志愿者组建规范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体系。

  如儿童青少年服务。一是开展国画、绘画、木创艺术的培训学习活动60余场,在活动过程中结合“守孝道、报亲恩”传统伦理教育,以典故、传记、演讲等学习、分享方式进行,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思想教育并向居民展现作品和作品的文化内涵,在学习文化艺术过程中真正融汇“爱、孝、恩”家庭和亲的思想品德。二是开展武术、跆拳道、古筝、吉它、葫芦丝等培训课程120余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提升素质,陶冶情操;加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识。

  如睦邻友好服务。一是通过第二课堂,丰富儿童青少年的社区生活,培养兴趣爱好;二是通过社区家庭学校,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三是通过发挥党员带头引领作用,营造社区友好互助的社区氛围;四是,通过组织社区主要人群成立社区团体,开展文体活动,加深邻里间的感情。挖掘、培养了好邻居典范5个。

  2、发挥社会组织的带动促进作用

  专业的社会团体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协会组织、文艺队伍、培训机构等。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社会工作者对于“人”、“文”、“景”的侧重较多。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在社会工作者组织的社区营造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尤其突出。因此,x年在xx社区营造的初级阶段,适当地培育或引入社会组织,对于提高居民对社区营造的理解以及其参与水平,是有很大的用处的。有利于形成丰富的社区本土文化资源,为后期成立起相应的专业水平、凝聚力较高民间组织奠定基础。x年以后筛选有能力、有经验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合理承担小区党建中的任务,开展党群共建、专题议事、暖心便民等服务。

  3、广泛调动资源推动社区参与

  需要通过资源去发起、推动、吸引居民进行参与。如资金、专业人员的投入,在物质回报、技能提升方面对社区居民产生吸引,从而推动他们参与。对于xx社区而言,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资源,对于提高居民参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社区项目创投带来的资金,已有的场地、设施,为居民参与社区营造服务。

  社区党委大力支持,认可社会工作者的视角,大力投入民生微实事资金到公共服务项目中来。这种项目资助的形式不仅为社区公共项目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也提供了专业支持。对于社区团体和社会组织来说,积极申报这些项目,可以获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对于社区和社会工作者来说,推动社区营造的开展以及居民的参与,都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机制创新,服务中凝聚民心

  x-x年创新小区治理架构新模式,坚持服务就是治理的理念,坚持需求导向与思想引领相结合。聚焦居民关心的烦心事、揪心事,结合党委推动的举措,努力做到服务中引导,通过居民路线解民忧、聚民心、促治理。取得了“党建工作全覆盖、多方协商解难题、矛盾化解在源头”的良好成效,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5、多样化宣传提高知名度和辐射范围

  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百余次,对营造进行经常性、专业性的宣传报道,形成了社区营造氛围,提高社区营造的知名度及辐射范围。

  (二)服务创新及亮点

  1、社区营造中党建与居民参与相结合构建党促N+模式,有着一定的独特性。

  一是切实发挥了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服务中心的作用,完善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调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以党建带动多种社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党组织联系居民的得力助手。

  二是密切了党委与社会组织的血肉联系。社会工作者带领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内容实实在在,不走形式,将工作做到居民心中去、服务到居民心坎里,使居民在心理上认同社会工作者所做的服务,从而更好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是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在社区党委的统筹带领下,发挥社区组织、社会团体的作用,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开放时间延长化,确保党群服务有时间、有内容。

  四是推进了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样化。协助社区党委用好民生微实事政策的每一笔经费,让居民从一桩桩一件件实事中获得实惠;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专业职能,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此外积极吸纳了社会爱心团体、企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公益服务;构建了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为依托、志愿互助性服务为补充的社区服务雏形。

  2、小区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把党支部建在小区,实现党组织100%全覆盖,让小区治理有了“主心骨”,小区党建逐步成为引领小区治理的核心力量。xx社区是全市率先实现小区党支部100%覆盖的社区,而且这一治理模式和经验做法已于x年7月份 在全区进行推广实施。

  通过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新模式,有效聚合治理合力,引导小区形成多元共治格局,让小区治理有了“新变化”;把“资源、管理、服务”直接下沉到小区,打通基层管理服务的“最后一百米”,让小区治理有了“新成效”;小区党建引领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的“xx模式”得到市、区组织部门有关领导的一致认可与肯定,取得了较 好的探索成效。

  (三)专业反思

  1、要保障成效的可持续性,落实资金链。

  不论是小区党建还是社区基层治理都是一项长期的活动,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有一定期限性,项目结束之后怎么办?如何继续?所以如何设法坚持下去,逐步提高居民的参与水平,将社区党建的基础打的扎实、深厚。这是必须要正视的问题。不能依赖现有的民生微实事资金支持,必须要拓宽项目创投以及支援连接的渠道,如纳入社区年度财政预算、发动社会组织自己造血、积极参与各类基金会的项目创投、入选各种项目库等。

  2、要重视对于社区营造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社区是人们生活重要的场所,社区营造对于居民的各方面都会产生很重要的意义。所以要重视对于社区的营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认同都是存在差异的,所以社会工作者要能够吸收和引进全新的概念,开拓全新的工作模式,在吸收和引入社区营造理念的基础上,避免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3、注意面对居民工作方法的选择。

  社区的任何工作都是从居民中来。首先,选择由浅入深的方式,从表面层次朝着核心层次发展,例如在社区妇女儿童问题解决上,可以通过妈妈之友小组或工作坊等形式让妇女空余的生活得到充实,以此为媒介吸引服务对象参与,社会工作者需要挖掘其存在的潜能,进而深入到儿童、家庭或亲子问题中去。其次,社区党建需要吸取其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来发挥出本社区特点,所以还要建立起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理论创新的概念,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团体活动来聚合某一类成员,并且让其积极性得到调动,通过挖掘团队的领袖作用来发挥出资源协调的优势,联系社会资源、社区内部资源为这一团体创造更多的机会,从而形成相应的资金流动、服务模式,强化社区向心力、荣誉感等。社区工作的主体是居住在社区内的所有居民,主体的发展状况让社区整体受到影响,所以只有引导全体居民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够促进社区营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4、社区党建工作需要重点围绕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扩大社区党建覆盖面,营造党群联动、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适合社区的本土治理新模式,将党的领导植根于城市基层最末梢。

  二是深化社区治理纵深度。如,倡导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将优秀的现任业委会主任发展为党员、引导小区党员在业委会竞选任职等,打造“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建立共同准则,培育共同精神,提升居民协商能力,从而促进社区的有机融合。

  以社会工作手发介入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探索实践工作。社工要保持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探索,为x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贡献力量。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篇2

 

  xxxx集资楼小区始建于1998年,总户数X户,其中栋房X栋,居住人口约X人,入住率100%。曾经的小区脏、乱、差、秩序混乱、文明落后,让居民完全没有安全感。近年来,xxxx社区党委对该小区提档升级整治改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创新党建+红色庭院,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赢得居民点赞。

  一、党建引领,打造文明、卫生庭院创新无物业自管小区

  环境是满足居民选择、使用、理想居住的先决条件。为了破解小区脏、乱、差、秩序混乱、文明落后难题,xxxx社区党委依托网格社会治理“微单元”,发挥支部建在楼院党组织党建引领进行小区治理。以创文明卫生城市为契机,以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出发点,以宣传教育、相互沟通为先导,以加强服务为宗旨,物色了一批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业主成立了业委会,从xxxx集资楼小区脏、乱、差为起点,以安静、祥和、清洁、舒适、文明为目标,对小区的美化、垃圾管理,噪音、乱堆乱放、污水横流、乱张贴、出行路灯、车辆停放管理等通过居民议事方式进行了商议并制定了相应自管措施。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的举措来着力改善小区的保洁、安保事务,满足居民最基本需求。逐步引导社区居民对小区治理由“被动管理”转为“参与管理”,社区党委挑大梁”转为居民“大合唱”,达到有效提升社区无物小区创新管理成效,创建了“平安、整洁、优美、宜居的良好环境。

  二、我是党员我优先,建立红色联盟扫码为您服务

  在不断完善硬件的同时,xxxx社区党委积极推进党建创新项目发展,努力创造社区党建新局面,将支部建在楼院中,把服务做到居民群众心坎上,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小区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等突出问题。以社区党组织为轴心,汇聚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建立党建大联盟,打造党建+“红色联盟扫码为你服务”、公开党员承诺,树旗帜、亮身份,走向居民,走向小区的每一个点、面,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小区自治、进一步带动楼院居民,引导小区居民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参与文明、卫生城市创建、疫情防控宣传。如今的xxxx集资楼小区在党建引领下焕然一新,呈现出邻里互助,安静祥和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引进绘本、书法开展红色学堂、打造红色阵地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xxxx社区党委结合社区“朝夕同乐”特色品牌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充分利用辖区社会资源、共建单位优势,抓好庭院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以幼、青少年教育为切入点办好小区庭院“红色学堂”。一是积极引进绘本、国画、书法课堂,将红色教育融入小区院落,从幼、青少年抓起,传播红色声音,传承红色文化,创建社区党建+红色庭院阵地,充分利用共建单位志愿者的有利资源,夯实院落红色文化传承基础,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红色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结合幼、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开展红色教育,从认识国旗、党旗,到学唱经典红歌、聆听英雄故事,把党史贯穿到了教育当中,以及各种户外课堂活动、游戏、手工课、图片等形式,让祖国的下一代了解党史,从小热爱党、热爱祖国。二是建立居民“红色议事会”,建立庭院“红色公约”,启动联动巡查、联动分析、联动处置的工作机制,庭院事务进行居民决策协商、矛盾协调会,协调解决矛盾问题,由网格员、共建单位党员、庭院在职党员、业主共同担任“红色调解员”,对涉及小区庭院的重大事项和复杂问题,通过议事会协商会,合力推进解决,共同为庭院居民服务。三是浓厚小区红色文化氛围,开展系列精神文化活动引导院落居民学党史、颂党情、跟党走。以“红色激情,朝夕同步”为理念,旨在为小区广大党员群众搭建传承红色文化、推动庭院居民朝夕同乐、以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吸引更多社区居民广泛参与进来,增强大家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

  小区党建+红色庭院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能通过红色教育,将一颗颗爱国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灵当中,从而增强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他们从小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的接班人。同时庭院党建红色文化元素也能引导小区居民回顾我党的历史、知悉党的政策、学习先锋事迹、充实庭院居民的理论知识精神食粮,以点带面,一个带动一群、一群带动一片。同时以绘本学堂为平台,活跃四点半课堂,以党建引领,共建单位志愿者的参与,开拓社区党建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篇3

  

  一、社区党建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

  党在基层社区的组织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伴随着新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循序渐进,从初步实施到成熟完善,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基层社区治理曾遭遇的困境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中央很重视社会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在各地居委会、村委会建立基层党组织,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党建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展现高速发展及增长趋势,同时社会形态、社区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利益分配、社会生活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和更新。1986年起“社区”的概念植入中国社会基层,由居委会党建逐渐转为社区党建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推进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大变局中,人们居住地从熟人社区过渡到陌生人社区,社会生活场景时空的转换带来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义。单位制解体后,社区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单位人”更多地演变为“社区人”。国家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获得很大提升,而社会变革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涌现各种社会问题,当原有的单位社会渐而退出时,新的社会组织体系尚未健全,基层社区不可避免地出现涣散状态,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对基层治理提出了现实挑战。同时基层社会出现的去政治化现象也带来负面影响,基层社会正在从“延安体系”下“团结的基层”转变为市场体系下“松散的基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在基层社区中党的形象虚化,党的领导作用弱化,党的声音边缘化。基层党组织的弱化、基层民主的失序、人民的主体作用发挥难等因素都成为基层社会良性治理的阻碍。

  (二)夯实新时代的坚强战斗堡垒

  为适应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党在社会基层的领导作用,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明确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其中指出要加强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包括社区在内的基层各领域党建工作提出指导和要求。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创新社会管理。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提高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010年4月5日,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党中央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初创基层党建引领社区共驻共建的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社会管理”一词更替为“社会治理”,说明我们党对国家治理观念上的重要转变,提出要积极适应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现实情况的变化,在健全基层党组织架构体系的同时,与以往侧重行政式社会管理的手段相比,更加强调激活“人民社会”的潜力,更加强调开放包容的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合作治理。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推进社区党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要求,推进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服务群众的最前线是社区,将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基层社区,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精准精细服务。在2020年湖北武汉及全国的抗疫战斗中,充分彰显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社区基层党组织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与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这场伟大抗疫战的决定性成果。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工作重要、基础性组成部分,在社会基层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群众路线,通过服务群众、引领群众增强党的凝聚力,以党建为引领实现基层善治,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及探索创新

  (一)全国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概述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创立的“枫桥经验”是新中国成立后基层治理的范本,全国闻名及影响至今。20世纪60年代,枫桥镇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维护群众的利益,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和诉求,形成“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矛盾调解和服务群众的经验做法,以党的领导带领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平安建设,在全国产生了基层党建示范效应,毛泽东同志曾对“枫桥经验”给予肯定性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广好“枫桥经验”。进入新时代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路径,通过地方政府推进、职能部门指导、街道社区主导,在社区治理中总结出效果显著的实践经验。上海市委重视基层社区党建引领,发挥社区党委对区域化党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居民区党建融合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强化治理重心下移社区,通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社区骨干、严格考评制度从而加强队伍建设,对1万多个社区基层党建服务站加强阵地建设和经费保障。杭州市推行社区党组织有效联结辖区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通过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委员会及兼任社区党委委员的方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武汉市实践“红色引擎工程”,为社区减负,聚焦物业服务,将物业赋予政治引领功能,打造成服务社区居民群众的党的红色工作队。

  同时,学术界对社区治理的关注及参与同样是个有益的探索和补充。近年来高等学府及社科研究机构的学者们展开对各地社区实证研究,提出了适应不同特征的社区治理方案,并将基层治理过程提炼为新的理论依据。例如北京的大栅栏是典型的老旧街区,9个社区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印迹,清华大学研究团队从2014年起深入调研,根据大栅栏社区存在的公共环境破旧、脏乱差、居住拥挤、水管等硬件设施老化,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的邻里关系紧张等状况,在市区街道工委、社区两委的支持下,对社区实施公益微创投项目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落成和组织培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在社区开展“我们共有一个家”等主题项目运作,营造社区共建氛围;孵化平台则是整合社会资源、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对社区进行自组织培育,既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和谐邻里,又推进了社区传统文化产业发展。

  (二)案例分析:武汉社区党建概况及成效

  武汉是全国特大城市之一,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强劲。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推进“红色引擎工程”,以红色引领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社区治理水平和成效位居全国前列,通过多年实践积累丰富经验,具有典型研究意义。特别是在2020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中,在党中央、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广大党员干部以党的领导为指引,在全市社区疫情严防严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与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共建英勇的抗疫长城。

  1. “红色引擎工程”推进创新社区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既面对新机遇,更面对比以往更多的新挑战,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城市工作占据重要位置。当今城市的社会结构等多方面都在呈现较大转变和复杂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武汉市委于2017年在全市开启实施“红色引擎工程”,以“八个红色”系列为主题内容开拓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红色引擎工程”落实的重要环节在基层社区,“红色引领”充分发挥了社区“大党委”的领导作用和服务功能,通过取消目标责任书、评比活动等过多的行政事务为社区减负,让社区党组织、社区干部更专注于为居民群众服务;“红色物业”聚焦群众关注的物业服务问题,通过对武汉市社区调查分类、组建公益性物业服务企业、吸纳党员大学生进入社区物业、托管老旧社区等举措,推动社区、物业企业、业委会的“三方联动”,带动全市1700家物业企业投身红色物业建设,解决了一批老百姓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心中最期盼的物业突出问题,打造为居民群众高质量服务的红色物业队伍;将政治思想过硬、群众信任的党员干部选拔为社区书记,加强对这些社区“红色头雁”的工作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近年已实行对满足年限及考核条件的社区书记纳入事业编制岗位措施;让社区党员干部通过政治锻造成为党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红色细胞”;建强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及惠民服务的“红色阵地”;将社会主义的“红色文化”基因融入群众广泛的文化生活;“红色旋风”推动社区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针对群众反映的最突出问题加以整治和解决;“红色基金”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供专项活动和惠民的资金保障。

  2. 社区党建成效显著。武汉“红色引擎工程”推进实施几年来,不断完善工作规范及长效机制,特别是形成以党建引领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实现推进基层政权建设,换届选举优秀人才进入社区“两委”,开展智慧及网格化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等创新机制。2017年,全市选推274个社区,在协商民主、“三社联动”“三方联动”、智慧社区、社区文化营造等方面开展社区治理创新示范创建,66个社区命名为“三项联创”示范社区。中宣部、民政部向全国推广“武汉模式”“武汉经验”,并多次联合在武汉组织全国社区工作培训班。“武汉模式”是在“红色引擎工程”的基础上,以“1314”体系细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方法。“1314”治理模式经过广泛社区实践加以提炼集成典型样本,实际操作性强,效果显著。例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是武汉老工业棚户区改造的公租房小区,依托社区大党委为核心领导,有效联接居委会、物业企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志愿团队实行开放合作的社区治理模式,促进社区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居民参与自治、改善人居环境等,营造“幸福社区”。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市青和居社区,对社区以党建引领促进群众自治等工作给予肯定;汉阳区江欣苑社区是“城中村”改造社区,通过织密社区党组织的“网”,开展民主议事,社区干部深入群众,落实惠民利民服务、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等措施,让曾经的“泥腿子”变成新时代文明向上的“城市人”。这些党建典型社区形成示范效应,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带动武汉社区治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3.武汉社区抗疫经验提示。2020年党团结领导中国人民奋勇战斗,取得了湖北武汉及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决定性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执政理念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敢于斗争的精神体现,是亿万人民团结一致的爱国情怀体现。曾经为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及武汉人民,经历了城市发展中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难忘历程。武汉社区在面临疫情初期的危急时刻、中后期疫情防控工作中经受住严峻的考验,为抗疫取得决定性成果做到关键性保障,抗疫阻击战再次充分证明党领导一切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是根本保证。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统筹部署不同阶段抗疫防控工作。党中央发挥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汇集各方力量支援相助,党的领导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坚强保证。

  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多年来武汉基层社区加强覆盖党组织的工作已形成广泛基础,“红色引擎工程”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党建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武汉组织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全员下沉社区,充分发挥带领示范作用,与社区党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协同抗疫。

  三是党的领导形成强大凝聚力。党的领导是带领人民群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党中央的正确果断领导激发武汉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团结抗疫力量。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武汉人民参与抗疫的力量和智慧,英勇的抗疫战斗是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深刻体现。

  四是展示英雄城市的精神特质。武汉是一座有着悠久革命历史的文化名城,其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已融入武汉人民的血液,敢于在艰难险阻中勇往向前,在党的领导下精诚团结共同前进。

  三、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通过广泛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同时也要看到社区党建工作还存在不足之处。形成这些问题现象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在推进社区治理发展中必须加以重视。

  (一)思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

  中国共产党将作风建设放在党建的重要位置,基层群众看党风、政风就是看身边的党员干部,有些社区书记、党员的工作作风、方式方法让群众不满意。如部分社区党员干部存在着不作为、懒作为现象,平时很少到所辖小区实地了解管理及群众的需求和问题;有些社区工作者对居民群众急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能推脱就推脱;有些社区干部工作态度粗暴,觉得居民问题太多,解答很不耐烦,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与居民发生争吵,说话粗鲁,挖苦讽刺居民,激化矛盾;有的社区过于看重形式,而不是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做好实事,工作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据有的居民反映,当有上级部门视察或相关部门检查物业服务等工作时,社区为应对检查在各小区张贴宣传横幅、宣传板等,群众认为其“装样子”“作假”。这些作风问题的出现,反映出一些地方的社区党委没有重视加强党支部、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作风建设,导致在思想上脱离群众,工作中必然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这样的社区党员干部难以得到群众的信任。

  (二)“红色阵地”建设存在不足

  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主阵地,有的社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对服务载体的运作创新力度不够,在打造党建引领和服务引领方面的硬件及软件还有欠缺,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发挥党建作用有限。一般来说,社区是由多个小区组成的,小区党支部是嵌入社区社会力量之中的党组织[7],是党在基层的组织末梢,建强党的红色阵地需要广大党员参与建设,作为居民一分子的小区党支部成员既与本小区居民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也更了解本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有的社区没有将辖区居民中的在职党员、退休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建立小区党支部,不仅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呈现弱化趋势,而且小区党支部、党员的政治和公信力优势在小区建设中难发挥,主要原因在于没有重视小区党支部建设及缺乏规范有序建设机制。一些社区对所辖的各小区不注重运用“党建+”线上线下的“红色阵地”建设,即便有不少场地,为达到经济效益,多用于出租收费,而较少用于在居民群众中进行组织党建宣传、党建活动,引领群众、发动群众的效能明显降低。

  (三)物业服务工作还存在短板

  服务引领是社区党建主要工作之一,有些社区党员干部受自身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所限,在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出现不细致和偏差,工作不能做到精准精细、人性化服务。物业服务是居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当前物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设卡收费,账目不明是物业管理中的常见弊病,此类问题在新建商品房小区及老旧小区均有所体现。为获取经济效益,物业管理方利用小区公共用地改成大量停车位收费、公共场所张贴各类广告牌收费等,但却从未向小区广大业主公布收费账目,所获取的可观收益也并未用于改善小区基础设施、环境,引发居民不满。物业企业收费多,但服务质量低,公共区域占道严重挤压小区环境的舒适度,有些小区脏乱差现象严重,这些问题导致小区居民意见很大,甚至采取不交物业费为对抗手段,居民群众与物业矛盾加剧。有些社区党委没有重视物业服务问题对居民切身利益的损害,对物业企业或物业管理承包从业者未有效实施引导和监督,导致居民群众质疑社区管理缺失。在实施《物业法》以来,现实中物业管理依然问题很多,这也暴露出监督物业服务实施过程中的难度,同时也表明党的领导还没有广泛地在业委会加以延伸,代表着居民利益的业委会作为自治组织作用体现也不明显。

  (四)居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薄弱

  社区是区域内广大居民的自治组织,居民群众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当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表现为:一是社区党组织引领不够。有的社区没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不充分,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较弱,在物业矛盾、拆迁改造、有机更新等基层痛点难点问题上功能发挥不力[8]。从而形成居民对这些社区党委工作的认同感不高。二是居民群众参与意识不强。西方学者曾对社区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社区感指的是对联系个人与集体的归属感、依赖感和相互责任的感知。现实情况是有些居民观念里依然认为社区治理是社区工作者单方面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社区感较低,以“局外人”的角色加以自我认定,没有形成社区利益共同体意识。三是基层民主活跃度低。目前在社区落实基层直接民主程度还不高,看民情、听民意的渠道畅通有限,居民群众直接参与治理环节受阻,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就会出现消退,究其原因在于基层民主建设管道的制度机制需要改进,用人民群众的民意消解科层制的僵化,防止垄断行政权力的专业官僚脱离社会生活。

  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现实思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国际、国内深刻复杂变化提出的新时代要求。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要始终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社区工作直接关系到居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言行代表着党在基层的形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建引领下全面统筹布署,建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促进各方主体联合共治共建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党的领导是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社区党组织要牢记其政治属性,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将基层党建紧密联系中心工作,创新社区治理。

  1.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对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常态化,做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教育管理党员,强化党性锻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维护”。

  2.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社区党员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实施者,要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通过党建引领服务居民群众,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发挥社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党组织书记要选优配强,社区党员干部在工作时间要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广泛组织开展党的各项主题活动,建设“党建工作云”平台,做到联系服务群众经常化,民生问题不是小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员干部要积极在线上线下、在网格向居民群众宣传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居民群众真诚交心谈心,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二)服务引领是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提升服务功能,加强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还存在的弱项和空白点,根据不同社区特色增设符合社区群众需求的服务内容,如有场地优势的社区可增设便民服务厅、健康服务站、文体活动站等;运用科技手段,加快政务服务智能化,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建设“社区服务云”模式,形成社区资源、信息共享,将社区党建、政务、服务综合在一个平台上,对群众宣传、服务等各项工作及时跟进追踪,推进社区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其次要提升服务能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为群众提供服务的窗口,需整体提升社区工作者工作能力和水平,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社区工作者的文化知识、业务知识培训,对社区年轻工作者做好传、帮、带;设立若干名工作指导员,让社区所辖各领域、各单位的优秀党委负责人、工作人员进入社区担任兼职指导员,给予社区工作具体指导建议;增加各社区之间的参观学习交流,通过示范型社区传授经验,营造向优秀社区学习、互学互帮的氛围,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理念及工作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社会基层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传递党的声音,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物业服务是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矛盾聚焦点,社区党委要发挥党在物业企业和小区治理的引领作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1. 建强党建联动机制。社区“两委”成员和物业项目负责人加强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对物业企业的覆盖;社区党委与辖区物业企业党支部联合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如定期召开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加强物业企业党员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为居民群众服务意识;联合在社区打造“红色阵地”,推广“红色文化”,通过多种宣传形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红色文化生活,营造居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

  2. 建强服务联动机制。开展社区、物业企业、业委会的“三方联动”机制,社区与物业企业、业委会经常性举行服务联席会议,合力解决物业服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解好矛盾纠纷;鼓励物业企业托管老旧住宅小区,提供优质低价的物业服务,对辖区相邻老旧小区提供帮扶式物业服务项目;选聘党员大学生充实物业服务队伍;开发信息、智能的物业管理方式,联合党群服务中心共建服务体系,为业主提供现代化便捷物业服务,努力提高物业服务质量。

  3. 建强社区治理联动机制。联合组建志愿者团队(志愿服务站)在社区开展公益性活动,对小区公共设施进行维护维修及便民服务,对小区有生活困难的居民、孤寡老人等给予扶贫济困和居家养老的帮扶工作,营造幸福和谐社区氛围。

  (三)完善统筹机制是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城市治理的重要基础是社区治理,要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在政治、组织、能力、机制引领作用,树立社区全周期管理意识、建立社区“全周期管理”体系,解决薄弱环节和短板,走创新社区治理之路。

  1. 建立社区“全周期管理”体系。社区作为城市运转的重要基础子系统,要直接纳入城市垂直管辖范围,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将“全周期管理”理念和体系植入社区运行的“微脑”枢纽,管理细化分配到具体负责人,通过收集动态信息、及时研判预警、实施应对方案、总结经验标准,形成分环节分步骤进行的社区动态及闭环式管理,将存在的隐患和痛点在社区这个“神经末梢”上及时得到有效治理。

  2. 提升社区治理机制水平。实现社区治理良性循环,不仅需要社区党组织及工作者的努力,更需要居民群众的参与,在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上体现出民主协商的职能[12],要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党建引领做好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畅通人民群众社区治理民主参与权力渠道,增强群众的社区共同体意识,提高群众自我教育意识,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多个环节,共同建设社区家园;通过党建引领提升社区自治、法治、德治水平,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卫生健康、环保节能、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行为准则。

  3. 实现各类资源下沉社区。社区党组织与所辖各领域、各单位的党组织要进行有效联结,形成以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常态化联防联控机制,当面对基层社会突发“黑天鹅”紧急事件(如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能迅速联动组织起来采取措施应对解决;落实老旧社区改造、基础医疗进社区、社区居家养老等惠民工程。

  4. 增强社区智能化治理模式。通过党建引领“穿针引线”式联结服务群众的载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高科技手段赋予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网格以现代化智能,将“社区治理”与“便民服务”有机结合,提高治理和服务双效能。

  5. 建立党员干部队伍培养考核机制。精减社区过多的行政事务,加强和完善社区工作考评制度,对那些急群众之所急,真诚为群众服务的优秀社区党员干部要给予提高薪酬等奖励,对社区工作懈怠的人员则要给予适当处罚,做到优胜劣汰,让群众参与考评工作,公示考评过程和结果,真正做到人民群众是出题人,社区党员干部是答题人,人民群众是阅卷人,满不满意由人民群众说了算。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学院3篇】相关文章:

1.新形势破解机关党建“灯下黑”“两张皮”等问题关键研究探索(范文推荐)

2.调研报告:上好基层治理“服务课”,下好基层党建“一盘棋”(完整文档)

3.国企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建座谈会上关于创建党建品牌研讨发言(2024年)

4.党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建工作经验和实践

5.2024年度抓实党建引领,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全文完整)